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62|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藏在成语中的心理学

[复制链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25 11:49: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樊登:人生如海,好书是帆。各位好,今天我们来讲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叫作《藏在成语中的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杨眉教授一直在研究一个话题,叫作“心理学的术语力”。我对这个概念非常有兴趣,所以就专门请到杨眉教授,来到咱们的演播间。欢迎您,杨教授。

杨眉:谢谢樊老师。

樊登:您先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作“术语力”吧。

杨眉:好的。这是一个我生造的词,我在做心理教育和心理学科普的过程当中,发现任何学科都有一个概念系统,或者说术语系统。所以如果想做科普的话,从术语入手的效果就会非常好。比如,现在大家都知道的一些概念,像“共情”“原生家庭”“情绪管理”,其实都是术语。每一个术语都是一个小理论,就像一个小集装箱一样。当你知道了这些概念的含义以后,再在生活中主动运用,感觉就会不一样。

樊登:就比如说“PUA”(原意为“搭讪艺术家”,现在一般指一段关系中,一方通过精神打压等方式对另一方进行情感控制)。以前人们对这件事没概念,但是现在一说“PUA”,我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也可以预防了。

杨眉:对。

樊登:但这样会不会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有的人会过度地贴标签,比如说我给一个员工提意见,他就说“你PUA我?”。

杨眉:有可能,完全有可能。不过我觉得,就像樊老师讲书时讲过的“成长型思维”,如果他真的有成长型思维,就不会那么固化地理解这个概念,觉得你一定是这样,于是给你贴标签。不是这样的,我觉得取决于我们每个人吧。

樊登:用术语来传播心理学的概念和知识,您觉得是非常高效的一种方法吗?

杨眉:对。

樊登:所以您写了这本书,介绍了zhong国古代成语当中的心理学。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们对这些成语都很熟悉,有时候张口就会说,但是不知道这些成语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心理学含义。您把书中的内容分成了三个模块是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6:27: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杨眉:这三个模块是我个人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你去网上查有关心理健康的定义,会看到有很多种。开始的时候,我也用这个定义,用那个定义,但是后来我突然发现这些内容其实都可以归纳为三大块。第一块就是自我认识和认识他人。如果我是一个能够真正地认识自我的人,那么我对他人的认识也能够比较客观。但如果我对自己认识不够,比如我是一个自卑的人,客观来说,我的水平其实不错,但是由于多重因素导致了我的自卑,那么他人的眼光,或者一个善意的、客观的指正,我就都会认为是他看不起我。所以自我认识和认识他人,对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特别重要。

第二块就是自我接纳和接纳他人。如果我们能够接纳自己,我们很自然就能接纳他人。反过来看,如果一个人总跟别人闹矛盾,其实他本质上是他跟自己过不去。一个能够自我接纳的人,他看待这个世界便是什么都可以讨论的,可以……

樊登:可以接受的。很多不幸、痛苦发生了以后,他都能够跟自己和解。第三个模块呢?

杨眉:自我成长以及与他人共同成长。因为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我认识了自己、接纳了自己,剩下的就是要继续往前走,也就是要成长。但光是自己成长是不够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因此一定是要和他人共同成长的。所以后来我在讲课或者写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这个框架来介绍心理学的。

樊登:听您这么一概括,人生就这么三件事。

杨眉: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4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6:28: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樊登:我觉得挺对的,你看到各种心理问题,基本上都能够在这个框架之内得到解释——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不往前走。那我们接下来就看看这些成语,能不能给我们带来疗愈的效果。

杨眉:樊老师,我可以先说一下我为什么从成语入手吗?

樊登:可以。

杨眉:好的。我刚开始做科普时是介绍西方心理学,1985年开始给非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做心理教育。做了大概十年以后,我慢慢发现我的zhong国文化的基因在这个过程中好像一下复活了、苏醒了。所以我觉得,既然在我们zhong国文化中有那么丰富的心理学思想,那么如果拿成语作桥梁,把心理学知识介绍给公众,那么公众就会很容易接受理论的指导。有理论指导和没理论指导肯定是不一样的,有了理论就有后劲儿了。就像樊老师讲《认知天性》时提到的,你在中学时期,读书读一遍就读进去了,你的书干干净净,没那么多笔记。有的同学就觉得不公平,觉得好像你就只是靠聪明,但是后来当你读了《认知天性》那本书就发现,原来你是有方法的,只是以前的你不知道。有个人帮你总结,让你知道方法,你对这件事的认识就可以提升到理论层面了,就可以帮助更多读者了。所以我觉得拿成语作桥梁来介绍心理学思想,对于公众了解、掌握理论,然后用理论来指导生活是很有意义的,整个人就有自由了,我是这样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4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6:29: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樊登:确实,有时候我们用成语劝人的效果比较好,通俗点说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他听了这个成语之后,概念就清晰了。咱们先来讲“文过饰非”。“文过饰非”代表的是什么心理动机呢?

杨眉:“文过饰非”其实代表的是人的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就是什么事情都合理化。比如,我没考好,那就怪老师卷子出难了,或者怪老师偏心;我工作没做好,是因为老板对我苛求,等等,用这种方式来合理化结果。比如我拿到卷子后,看到自己没考好,当时第一反应是“这个成绩好糟糕”,然后我用合理化的方法是可以缓解焦虑的。适当的合理化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我躺在合理化上,躺在这个结论上,认为自己考得差都怪老师偏心,以后也不要学习了。

樊登:执着于这件事就麻烦了。

杨眉:对。所以,自我防御机制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反应,适度就好,不足和过度都有问题。

樊登:这也有点像我们讲过的一个概念,我讲过的一本书叫《社会性动物》,《社会性动物》里边有一个概念很好,叫认知失调。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棒但是没做好某件事以后,他的认知就可能失调。我经常讲的一个案例,就是当妈妈骂孩子的时候,她就会说“妈妈有没有跟你说过”“妈妈跟你说过多少次”,这种话用通俗的话讲叫“甩锅”。她的意思就是,我没错,我作为一个妈妈已经尽职尽责了。甚至很多人跑来找您咨询,说自己该打的也打了,该骂的也骂了,她就觉得自己该做的事都做了,这其实也是合理化的过程。

杨眉:我觉得弗洛伊德和他女儿安娜·弗洛伊德都特别伟大,他们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本来看不见的东西有形化了。人的躯体是有自我防御机制的,比如免疫系统,心理也一样有防御机制。我讲弗洛伊德讲到第十轮的时候,突然一下开窍,觉得应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防御机制,因为我面对的学生是普通人群。前不久,我跟一位心理督导师讨论过这个问题。他是学精分(精神分析)的,然后他就和我讨论跟学生讲精分能讲些什么。

樊登:精分就是精神分析的意思。

杨眉:对,他是学精神分析的。他说:“你跟学生讲性心理发展阶段吗?”我说:“不,我讲防御机制。”后来学生反馈,说学防御机制的结果是自罪感的释放。在以前,很多事情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有问题,但是学完防御机制以后就觉得这些不是问题了,只要适度就好。

樊登:有没有这样的人,他的自我防御机制非常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心理很强大的人,比如像孔子、孟子这样的人,他们就不需要太多的心理防御机制,会有这样的人吗?

杨眉:会有。

樊登:就像孔子、王阳明这种人,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

杨眉:我觉得他们的防御肯定少,因为他们用不着。他们活得特别坦然、特别光明正大,不需要防御。

樊登:他们能够接受自己的失败和不足,该干什么干什么。

杨眉:对,也许他们会有一瞬间有点沮丧,或者有点别的情绪,但是很快,他就能够自我调节过来。

樊登:就像孔子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可能就是一种防御。不行我就走吧,出去逛吧。但是后来想想看,能去哪儿呢,还是在这地方待着吧。你看,这一个词能牵扯出这么多东西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4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6:30: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词更有力度,叫作“心口不一”。“心口不一”代表的是反向作用,您跟大家讲讲反向作用。

杨眉:好。心口不一,比如说林妹妹和贾宝玉,大家都知道他们有很多心口不一的表现,那是不是心口不一就一定是问题呢?不见得,它可能是一种反向表现。反向作用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我们大家都会有这个情况,就比如你昨天刚跟张三说,李四有好多好多问题,你对他生气得不得了,但是今天早上见到李四迎面过来,你就又笑容满面、热情万分地跟他打招呼了。打完招呼以后,你会觉得特别惭愧和内疚,认为自己很虚伪,自己明明不喜欢他,昨天还说他不好,结果见到他还表现得这么热情万分,这就是反向表现。从机制上来说,他的本我不喜欢李四,但是他的超我觉得不可以这样,这是不对的,人不应该这样子说别人的不好,他的自我就出来做调节,这都是瞬间发生的,调节的结果就是他热情万分地跟人打了招呼,其实这是他的反向表现。

第二个例子是对你特别喜欢的人的反向表现,青春期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班里的同学本来相处得好好的,突然某个男同学就总喜欢惹女同学生气,会有揪她辫子之类的举动,把女生气得没办法,最后就不理他了。我在课上讲完反向作用后,经常会有学生来跟我说:“老师,我都没想到原来他是喜欢我,我没想到。”

樊登: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可能比较多。我讲过《解码青春期》,那本书里提到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会表现出很多叛逆的行为,其实是因为他的内心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帮助。

杨眉:对。如果父母的帮助是对的,是他想要的,他就特别高兴。有的孩子,你给他帮助,他常常装作自己是大人,不需要家长的帮助,那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拒自己千里之外、讨厌自己的样子,就会选择不理孩子。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的内心特别渴望获得帮助,而且他渴望你以不动声色的方式帮助他,而不要以“今天这个,明天那个”“一二三四五”之类命令式的方式帮他,他不要这样的帮助。

樊登:很多家长对孩子是不是也会表现出这种心口不一呢?就比如有的家长心里想的是“我希望你多穿两件衣服,别冻着”,其实是关心孩子,但是嘴上会讲“冻死你,让你不听话”,这也算心口不一的表现吗?

杨眉:我觉得也可以算吧。我觉得家长对待孩子,领导对待下级,人和人之间都应该正话正说,不要正话反说,很多时候就是正话反说导致了问题。好话好说,正话正说,而不要“冻死你活该”或者是“你出去就会……”。

樊登:还有很多领导说“我看你是不想干了”这种话,其实都是正话反说。

杨眉:对。如果这个领导真的不想要你了,你不想干了,那不就正好吗,才不用说这种话,直接解决问题就行了。所以他在心里其实是有一份期待的,有期待的话其实就应该直接说。

樊登:所以很多人虽然位在高处,但心理未必成熟,他也有可能带着很多童年时的沟通模式和伤害走到了这个位置上。

杨眉:对。而且越是早年有创伤的人当了领导以后,内心越容易陷入困境。因为他内在的那个小孩的问题没解决,那个未完成事件(在心理学层面,未完成事件不仅仅是指那些在生活之中没有完成的事情,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被压抑的个体感情需求,一种长期处于连续被否定之中的状态)没解决,所以他把正常的下级提意见当成是顶撞和冒犯。就像你讲“成长型思维”时也有这样的例子,有的人会把提意见当冒犯,其实不是这样。如果一个人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做到了自我接纳,他就不会推测自己的下级是要反对我,就不会往这方面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4
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6:32: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樊登:对。因为如果没有不同意见,就做决策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心口不一”和反向作用又是一对概念。第三个词叫“见仁见智”,“见仁见智”背后也有心理学知识,是什么呢?

杨眉:“见仁见智”这个词是这样,如果你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你看别人时会……

樊登:你一说这个我就明白了,就是投射的问题。

杨眉:对,就是投射。

樊登:“见仁见智”其实是一种投射,厉害!

杨眉:你心里要是有仁,你看到的就是仁(仁义的“仁”),如果心里是自卑的、防备的,你看别人都是有问题的,所以它与心理学中的投射作用有关系。有时候你听有的人经常说张三怎么样、李四怎么样,总是在背后说人家的不好,你就知道这个人不喜欢他自己,他如果喜欢他自己,他看待别人,尤其是看到别人的优点时,会特别喜悦,他想的是“我又看到一个我可以学习的东西”,是这样的。

樊登:有个词叫随喜。看到别人好,自己也会感到高兴,这是随喜。但是也有人嫉妒心很重,看到别人好就难受,就恨。

杨眉:因为他自卑,他不接纳自己的弱点,所以他看到别人的优点就难受。如果他接纳了自己的弱点,同时努力成长,那别人的优点就会成为他学习的榜样。

樊登:那我多问一句,这怎么办呢?如果真遇到这样的人,或者说自己有这样的心理,也很痛苦,该怎么办?有时候我直播时,就会有人问:“樊老师,我总是嫉妒别人,我该怎么办?”

杨眉:讲到妒忌心,我先从资源取向的角度来解释一下。我经常会问同学这样一个问题:你不喜欢哪种情绪?有的同学就会说他不喜欢妒忌,觉得妒忌不好。于是我提议,我们来给妒忌找一找优点。最终找出两个特别了不起的优点,第一个优点我们大家都能说出来。

樊登:进取心。

杨眉:对,上进心。第二个优点是?

樊登:第二个优点是什么?

杨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樊登:麻木的人连别人的优点都看不到。

杨眉:对。因为学生的上进心非常强,如果他有妒忌的情绪,就会很着急,他会很自责,觉得自己怎么这样妒忌别人。那我把这两个优点告诉他以后,他就觉得自己还是有优点的。那他现在要做的是什么?要做的是把这个能量用于自己的成长。如果你喜欢别人的优点,学它就行了,很简单,通过学习别人的优点来自我成长就行了,这就叫节能成长。不要耗能成长,耗能成长就是总觉得“他那么好,我不好”,于是因此感到很伤心,搞得情绪低落,又自卑,还会忧郁、焦虑之类的。不要这样,这太耗能了。你就拿这个能量来成长,“我知道他好,我心里也有一点点难受,因为他那么好,我没有他好,我是有点着急,没关系,我来学他”,那就可以了。

樊登:这其实就是我们说的不内耗。

杨眉:这不是心理学当中的概念,是我自己在工作当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我老跟学生说:“你们要节能成长,不要耗能成长。”

樊登:所以当你出现了投射效应的时候,你需要多去反省,因为你看到的对方,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你内在的自己,这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一旦想到这个问题,可能人的力量就向内走了,也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杨眉:对,我来调节我自己。如果我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那我就会调节我自己。但如果我不是成长型思维,那我可能继续把锅甩在人家身上,认为是别人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4
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6:33: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樊登:请大家记住这个词——见仁见智。下一对成语和心理学概念叫作“胜券在握与控制幻觉”。“胜券在握”就是手拿把攥,觉得自己肯定是赢了。

杨眉:对,我确信我能赢。

樊登:这也是一种心理问题。

杨眉:嗯。我用控制幻觉来解释胜券在握,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控制幻觉的,而且绝大部分普通人拥有的都是正常的控制幻觉。正因为我有控制幻觉,所以我会做时间管理,我会做人生规划,我会做年度规划或者旅游计划,我相信到时候就能实现。可是重大的创伤事件会导致控制幻觉丧失,然后就会觉得到处都草木皆兵,这种情况就是丧失控制幻觉。所以我们在做创伤治疗的时候,重点就是要帮助他恢复适度的控制幻觉,让他重新有确定感。其实生活充满了不确定,但是我们的控制幻觉让我们觉得有一部分是确定的。

樊登:所以在您看来,控制幻觉也是一个中性的东西,只是度的问题。

杨眉:对,度的问题。

樊登:所以大家以后听到“胜券在握”这个词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不要太过分,但是也不能毫无自信。

杨眉:对,过犹不及。

樊登:都是度的问题。我觉得在这个模块中,您选的最后一个词特别慈悲,这个词和对应的心理学原理叫“为老不尊与退行”。前两天我看到一个新闻,一个老头儿和他儿子走在商场里,路过一个女孩时,那个老头儿就掀了她的裙子,于是他儿子和周围的人都过来打他。我看到新闻下的留言,说老头儿是个老流氓,小时候就不是什么好人。其实我当时就觉得不一定,因为我见过特别多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人,就是这个样子。他可能原来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一个教授、一个企业家或一个官员,但是当他有了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以后,很有可能会缺乏道德感。

杨眉:对,很不幸,我觉得很不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4
8#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6:34: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樊登:您怎么会想到在自我认知的这部分里整理出“为老不尊”来呢?

杨眉:因为我觉得万一有老人看这本书,或者有老人的孩子看呢?我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说“你跟你的家长说”“这个事要跟家长说一下”,我觉得现在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情况也比较棘手,搞得年轻人很烦老年人,所以我觉得应该说一说。

樊登:您在生活当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案例吗?

杨眉:没有,我只是在网上或者报纸上看到的,我觉得特别难受。有的老年人会有你提到的那种得退行性疾病的情况,生病是没有办法的,如果病了,比如像你说的那个例子,那是没有办法的。但是没有生病的人,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也会有退行的情况。我们zhong国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其实讲的是终身学习的理念,但是我们有些人觉得自己老了,被边缘化了,就可以什么都不管了。所以,我想年轻人看了这本书后可以跟家里老人沟通,老人自己看了以后可以想到要约束一下自己。而且我觉得并不只是老人才这样,年轻人也有退行的,比如,我见过两个三十多岁的人吵架,其中一个人脱口而出“我去告诉你爸爸”。你想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跟人有矛盾了以后竟然说他去告诉他爸爸,这不是很好玩吗?

樊登:他可能是在扮可爱吧?

杨眉:不是。他是真闹矛盾、真生气了,也不是开玩笑。另外,大学生当中也有表现出退行的人,有的学生上了大学以后,明明是凭自己本事考上了大学,居然还会成绩不及格,其实课本学习这方面他完全有能力做好,这也是一种退行表现。

樊登:所以退行也是一种自我认识方面的问题。

杨眉:对,你得了解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4
9#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6:38: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樊登:第二个模块是自我接纳。关于自我接纳的成语可能更扎心,第一对词和心理学概念叫“相敬如宾与家庭界xian”,这个词是跟婚姻有关的。

杨眉:恋爱、婚姻,或者亲子关系,都和它有关。其实,同事、朋友之间也都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可能会嘲笑别人“相敬如宾”,觉得好像家庭成员之间就可以不分界xian,随便对待,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一个人在外面可能特别讲礼貌和礼节,但是到了家里就不吝(北京方言,意为不在乎)了。我们在做家庭治疗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把界xian划出来。比如,在家庭治疗室里摆椅子,三口之家就摆三把,四口之家就摆四把,治疗师坐在对面。然后你就观察他们怎么坐,就能知道这个家庭的界xian是怎么样的。理论上应该是爸爸和妈妈坐一块儿,孩子单独坐。比如说,爸爸坐左边,妈妈坐右边,孩子隔很远坐最左边,或者隔很远坐最右边。

樊登:空一个椅子。

杨眉:对,或者是孩子坐在爸妈中间,但会往某一边挪一点,在中间空出一个很大的空间。你就会知道,这个家庭的界xian是有问题的。那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按爸爸、妈妈、孩子这个方式来坐,从这件微小的事情上入手做调解。当然,完整的家庭治疗不是这么简单。现在我们的很多家长是没有界xian的。

樊登:我见过最糟糕的情况是家长给孩子装摄像头。

杨眉:太可怕了。

樊登:孩子在写作业,上面装一个摄像头盯着孩子。因为家长觉得,既然我盯不了你,就弄个摄像头远程盯着你。

杨眉:那这孩子还怎么活呀!

樊登:这可不是一个两个家长这么做,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共同探讨出来的结果,多吓人!

杨眉:太吓人了,那小孩还怎么活呀?

樊登:孩子就会容易抑郁,然后就退学了,因为他对自己的生活完全失去掌控感了。

杨眉:对,完全失控了。跟孩子相处,或者说跟任何人相处,我认为尊重是第一位的。爱是一个很抽象的大词,你可以随便说“我爱你”什么的,但是你要怎么表现你的爱?你要尊重他,对他说的话要守信用,这是可以实实在在做到的爱。

樊登:我扮演一下那些家长。他们会说:“那你说尊重,他整天玩游戏,成绩下滑了怎么办?”

杨眉:我觉得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这么一两句话就能回答他的。但是你想让孩子怎么样,你自己先要做出样子来,给孩子立榜样。当然,在咨询当中这么直接给出建议是不可以的,遇到这么极端的情况,肯定会讨论: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方法?为什么有了这个,你才有控制感,你才会放心?我会跟他讨论这个问题。

樊登:本质是这个家长内心有问题。

杨眉:他没有控制感。

樊登:家长缺乏控制感。

杨眉:我会跟他讨论这一点。

樊登:太对了,很多家长自己没长大,还像个小孩子一样。还有人说:“那老师说我怎么办?”我说:“老师说你就说呗,你是个成年人,你还怕老师说你?”

杨眉:那你到底是为孩子心理健康好,还是为你自己不被说好?另外,我自己在工作当中总结了一个经验:凡是说真话会倒霉的地方,一定会有谎言,或者是沉默。他如果尊重你,当他怕你时,他就沉默,如果对你没有足够的尊重,就会对你说谎,欺骗你。

樊登:这招就是我常用的。我就经常问这些家长,我说:“你说没办法,那你用这个方法有用吗?你管住了没有?”他们想想,也没管住,手机还砸碎了四个,因为老拿手机撒气。

杨眉:是的,手机成了替罪羊了。

樊登:这就是现在大量家庭的困境。还有一个跟“相敬如宾”有关的实用话题,比如说能不能查配偶的手机。

杨眉:这太不尊重人了,这没界xian啊!

樊登:但是这在年轻人中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我就在网上见过有人写:要检验这个男人爱不爱你,就把他的手机拿过来看,如果他当着你的面说随便看,那他就没问题,但凡他敢皱眉,就立刻跟他分手。

杨眉:那也有可能对方就成了一个高明的骗子,这样很有可能就把她男友训练成一个高明的骗子。

樊登:其实是应该保持尊重。

杨眉:对,保持界xian。这是个人的隐私,你不看我的,我也不看你的,这是最基本的界xian。

樊登:那万一他出事了呢?

杨眉:那真要出事了,你还想跟他在一起吗?他真要出了事,他要走了,你拦得住吗?

樊登:但是很多人又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觉得只要盯着点……

杨眉:觉得自己查了对方的手机就能解决问题。

樊登:对,认为自己盯着点就行了。

杨眉:越盯越逆反。你相信他,他就可以用信任回报你,他就会用守信用回报你。如果你不信任他,把他当贼防,他就一定会做贼给你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4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6:41: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樊登: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机制。所以大家记住,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这就是家庭界xian感。接下来这个词叫“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是《孟子》里的话,和共情有关系。

杨眉:我们zhong国儒家文化最强调这一点——仁义。西方的empathy,也就是共情,有的把它翻译成同理心,还有其他的翻译不太准确就不提了,我用的是共情这个概念。通俗地说,共情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在zhong国文化当中,关于这个话题的资源特别丰富。很多事情就是因为缺乏共情能力才发生的,比如刚才讲的,恋人要查他人手机的例子。你愿意别人一天到晚像盯贼一样盯你吗?如果你不愿意,就不要对别人这么做。说到底,这其实也是自我成长不够,自我成长很充分的人是不会去查人家的手机的。

樊登:甚至是不屑。

杨眉:对。

樊登:我作为一个人,为什么要那么关注你的私生活?

杨眉:对。而且这是很不自重的行为。共情真的是特别重要,在家庭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人际关系中,共情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樊登:共情会不会有过分的情况?

杨眉:当然会有。

樊登:共情过分了会怎样?

杨眉:会有“救星情结”。

樊登:觉得自己是个大救星,“有事您说话”就这种。

杨眉:对。

樊登:就是有一件事,其实你根本管不了,但是你拼命去管。

杨眉:最后要么把自己累死,要么把自己变成没有信用的人了。因为你什么都揽,什么都愿意帮,但是你帮不了那么多人,最后就会把自己累死。人和人之间相处,如果你共情过度,那就等于没界xian了。我觉得xi方英文当中有一句话很好,叫“May I help you”,意思是“你需要我帮助你吗”。他不会直接就来帮你,而是一定要问“你需不需要我帮助”,需要我帮助我就帮。

樊登:比如,我们看到别的国家发生了地震,受灾情况很严重,如果这种信息看得多了,你的内心就会很难受,这种代入的感觉其实也是因为共情。

杨眉:对,是因为共情。

樊登:甚至有的人会看这些东西看到自己抑郁。

杨眉:对。所以我们在接受创伤治疗的培训时,老师讲的要点就是,只要有可能,你就不要进现场,你要把自己保护好,如果你保护不好自己,你很快就会耗竭,就没有能量去帮别人了。

樊登:这叫大善似无情。真的,如果你要做事,你得先把自己保护好。

杨眉:对。如果你不把自己照顾好,你怎么可能去帮别人?

樊登:我们有时候会责怪医生心硬,但如果医生的心不硬,他的工作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每天都有生死发生。

杨眉:对。它那个自我防御机制的心理学术语,叫隔离。我需要有个东西把自己隔离开,这样我才能够有力量去做这件事。所以他表面上看着心硬,其实不是,他是必须这样做来保护好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1-19 09:33 , Processed in 0.022583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