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9|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午之魔

[复制链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4-6-29 07:46: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好,今天我们要讲一本大部头的书,叫作《正午之魔》,这个封面看起来就好酷。



那天我和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块儿吃午餐,席间有朋友问到,他有一个朋友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应该怎么办?这位心理学家向他推荐,说你去读一下这本书,叫《正午之魔》,这是一本关于抑郁症的百科全书式的书,书里对关于抑郁症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我在旁边一听,我说,既然有这样的好书,不如我讲给大家听一听,让大家能够了解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本书的作者本人得了抑郁症,并且从抑郁症的诅咒当中走了出来。他到现在都一直在和抑郁症做斗争,但是他可以过上比较正常的生活,所以他是设身处地地去调研、了解,写出了这本书。这本书这么厚的原因,是因为书里有特别多的案例。而我们没有必要把一个一个的抑郁症案例讲给大家听,我们主要讲其中原理的部分。关于这些案例的细节,大家可以自己读这本书进行了解。



首先抑郁分成轻症和重症,怎么描述这个轻的抑郁症和重的抑郁症呢?过去有一些量表,只要你回答这些问题,了解你具有什么样的典型的特征就是轻症,有什么样的特征就是中性,有什么样的特征就是重度。作者认为这样划分有点太简单了。



实际上,抑郁症的感觉是非常难以划分的。他说,用形容词可能更准确一点,就是轻性的是侵蚀,好像一块铁板生锈一样,轻性的抑郁症是慢慢地生锈。而重性的抑郁症是崩溃,就是突然之间一脚踩空,突然之间一切东西都塌掉了。就像他的抑郁的爆发就是没来由的,有一天突然没法起床,甚至严重的时候连饭都没法吃。



很多医生,尤其是过去的医生认为,抑郁症不算典型的病。患者主诉说:“我这儿疼,我那儿难受,我觉得我心脏不行了。”然后医生经常会讲:“你只是抑郁症,你什么问题都没有。”这样听起来好像抑郁症不是一个病。但是有没有人曾经跟你说过“你只是肺气肿,你别的什么病都没有”?不会,肺气肿就是一种典型的病。而抑郁症也是一种病,它使我们的体内发生了化学的变化。我们体内分泌的神经递质、电信号都已经发生了改变。



抑郁症复杂的地方在哪儿呢?它不像糖尿病一样,是一个纯化学问题。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的分泌出现了问题,那么只需要注射胰岛素,打进去药马上就好了。然后直到胰岛素消耗掉了以后,你再打药都没问题,但大脑没有这么简单。抑郁症发作的时候,血清素的含量肯定是低的,但是我们不能向你体内注射两针血清素就完事了。就是这么复杂,所以这是抑郁症特别难治的一个原因。



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无法理解。这个作者说只能靠比喻来说明这种感受像什么,像站在悬崖边缘的感觉,就是你每天生活在悬崖边缘,浑身颤抖,你不知道自己下一步会去哪儿,然后你很有可能突然从悬崖之上掉下去,粉身碎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抑郁症患者会失能的原因。就是他感觉什么也做不了,整个人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蜷缩在那个地方,什么都不能做,因为他觉得一动就会掉到悬崖底下去。



那么为什么这本书叫作《正午之魔》呢?就是我们要区分抑郁和痛苦。有时候痛苦带来的是领悟,痛苦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升华,痛苦可以是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但是抑郁并非如此。



这个作者说:“有人问隐修沙漠的圣安东尼,该怎么分辨到来的是谦恭低调的天使还是善于伪装的魔鬼,他说,两者离开你时感受不同。天使离开你时,你会因他的出现而感到更有力量;而魔鬼离开你时,你只感到惊怖。悲痛就是谦恭的天使,当它离去时,你会感到思维清晰强健,感到自己的深度;而抑郁是个恶魔,它离开后你只会心惊胆战。”



所以我们不能把抑郁和简单的痛苦混淆叠加在一起,我们用医疗的方法、谈话的方法想要去除的并不是痛苦,而是那种行尸走肉般的感觉。如果一个人的亲人离世,他会很难过,会哭,他甚至不愿意吃饭,他非常痛苦,撕心裂肺,但他有感觉,这个不能叫作抑郁症,这就是正常的痛苦。这些痛苦可能使你的头脑更加清醒,这也是一个恢复的过程。但是如果一个人是麻木、行尸走肉的感觉,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甚至分不清自己是活着还是死了,觉得人生没有目标,对痛苦也没那么敏感,就是这种昏昏沉沉处在悬崖边上危机四伏的感觉,没法准确地描述,这种感受叫作抑郁。所以我们并不是要解决痛苦,而是要解决行尸走肉般的感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7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324
24#
发表于 2024-6-30 10:52: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7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324
23#
发表于 2024-6-30 10:51: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7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324
22#
发表于 2024-6-30 10:51: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21#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7: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抑郁的反面是什么?作者说,“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生命力”,就是抑郁是一种丧失生命力的状态,而不是痛苦。所以,“在写下这句话的这一刻,我的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即使悲伤时也是如此”。



“每一天,我选择活下来,有时顽强不屈,有时候违背那一刻的理智。这难道不是一种难得的喜悦吗?”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的每一天的生活都当作一次挑战,自己选择了睁开眼睛,自己选择了继续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勇气的事情。



最后一章叫“后来”,就是关于他写完这本书之后引发了更多的谈论,获得了更多案例的事。他是1991年得的病,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目前又出现了更多的疗法、更多的药物。社会上的人开始对抑郁患者有了更多的关爱,大家开始逐渐地了解这个病症。



最后我们回归到“正午之魔”这个主题。



作者的结束语是这样说的:“人总是觉得当下的现实就是永恒。我觉得8月份去买厚外套很难”,我们都知道夏天买棉袄更便宜,但是很少有人夏天会去买棉袄。“类似地,感觉良好时,比如正写下这些文字时,我也觉得自己永远不可能再有之前那么糟的感受。但抑郁是一个季节,我循环地经历抑郁,就像循环地经历冬天,一次又一次。现在我会强迫自己囤积‘围巾’和‘保暖内衣’,即使其他所有人都已在游泳池边玩耍。每时每刻我都在准备应对间或来袭的恶魔。那么对我而言,事情有了哪些变化?我不仅在夏天就为寒冬做准备,也学会了在要冻僵的时候勾画春天。我努力地为抑郁的再次到来而准备——即使状态最好时,也铭记情况可能糟到什么程度——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醒了我,衰弱时也会有可比的境况。像冬天一样,夏天也会再次到来。我已学会了在状态最差时想象好的感受,而这用昂贵的代价换来的技能,像正午的日光,穿透恶魔般的黑暗。”



就是当恶魔来临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正午的阳光。而这种正午的阳光,是要通过我们在没有患病的时候就开始一点一点累积的。如果你是一个健康人,没有得过抑郁症,你读这本书可以为自己囤积资粮,建设自己的心理,知道这些周期性发生的事:有来就有去,它一定会过去。所以不要在冬天的时候绝望,因为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太远。



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本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正视抑郁症,寻找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支撑,然后正常地吃药,正常地接受治疗,去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这些都是正常的自救的方法,人生了病就需要治疗。所以,当我们能够正确地谈论和看待抑郁症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会因此而变得更好。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吃有营养的东西,都能够更好地管理好我们的压力状况。抑郁既有内部的问题,也有外在压力的问题,从这两方面同时下手,一定会帮助我们更快地走出抑郁的症状。



谢谢大家,我们下本书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6: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各位知道积极心理学的浓缩吗?大家把积极心理学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关爱他人”。当你能够学会关爱他人的时候,你就拥有了一个积极的心理。“抑郁到最低谷时,是极为可怕的孤独感,而我从中学到了亲密的价值。”就是作者过去不觉得爸爸多重要、弟弟多重要、朋友多重要,经过了抑郁的教育以后,他发现这种亲情是无比珍贵的。



“人无法选择会不会抑郁,也无法选择何时或如何好转,但可以选择用抑郁来做什么,尤其是在摆脱抑郁之后。有些人短暂地恢复,知道自己还会再次陷入。但恢复时,他们努力用自己的抑郁经历丰富并改善人生。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抑郁只是绝望的惨境,他们永远无法从中获得什么。”



我相信听我们讲这本书的人当中就有相对比例的抑郁症的患者,这一段我希望你能听进去。我们要用抑郁来做什么?我们只是把它当作一段倒霉的经历,还是用它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待人生、更加懂得珍惜人际关系、更加懂得关爱他人?



“未经检视的生活对抑郁的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这也许是我最大的意外发现:并不是抑郁令人叹服,而是遭遇抑郁的人可能因抑郁而变得令人叹服。我希望这个基本事实能够给受苦的人一些养料,可以在这些亲历痛苦之人的心中激发出耐心与爱。”



弥尔顿曾经说过,如果人不认识恶,就不可能体味到善。就是你想做一个好人,你得知道这个坏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经历过抑郁之后,你会对于人间的真善美倍加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6: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人们总是问我,为什么,为什么你要写一本关于抑郁的书?他们似乎无法理解我为什么愿意全情投入到这个令人不快的主题中,我也必须承认,研究开始时,我也常觉得自己的选择很蠢。我给出过几个还算合适的回答。我说我觉得我有一些前人没说过的话要说。我说写作是一种出于对社会负责的行为,我想帮人们理解抑郁,了解如何最好地照顾抑郁患者,我承认自己得到了一份高额的预支稿酬,也承认我觉得这个主题能激发大众的想象,而我想出名,想受人爱戴。但直到写了大约3/4的时候,写作本书的意义才完全地对我展现了出来。抑郁者强烈而粉碎性的脆弱易感超乎我的预想。我也没有意识到这种脆弱与个性的各种交互方式都是怎样,又有多复杂。……我觉得,长远来看,抑郁会让好人变得更好,坏人变得更坏。抑郁既可以毁掉人的比例感,使人妄想,错误地感到无助,但也可以成为通往真相的窗口。……我选择描写我崇敬的人。本书的人物大多坚强、聪颖、坚韧不屈,或有其他方面的与众不同。……我相信,这些帮助过我的故事也能帮到别人。有人患上轻性抑郁会完全失能,而有人患有重性抑郁,却仍能奋力地活下去。”不同的人面对抑郁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品格、对待的方式、勇气是不一样的。



作者说:“依我的经验看,药物再好,也仅是给了你一种重塑自我的方式,它本身不会重塑你。我们永远无法逃离选择本身。人的自我在于选择,每一天的每一个选择。是我自己决定了每天服药两次。是我自己决定了和父亲讲话。是我自己决定了打电话给我弟弟,自己决定了养一条狗,自己决定了闹钟响时起床,自己决定了有时无情、有时自我、有时健忘。……在我看来,思考作为存在的根据,不如选择来得有力。我们的人性不在于化学过程或环境,而在于我们基于自身所在的时代、自己的品格、年龄和所在的环境,去利用既有科技的意愿。”



“可以说,相比不抑郁的人,抑郁者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更准确。那些认为自己不太受人喜爱的人,可能比那些自认受人爱戴的人更接近现实。抑郁者的判断力可能强过健康人。一些研究表明,抑郁和不抑郁的人回答抽象问题时水平相当。然而当问及自己对特定事件的掌控力时,非抑郁者的自我判断无一例外地高过实际水平,而抑郁者的评估则很准确。”



“人在经历过抑郁之后,对危机的恐惧会有所减轻。”就是你经历过事情,你面对过恐惧,你看过糟糕的事情发生,这时候你可能会变得更加强大。“美德不一定总是但行好事、不求回报,但爱别人可以带来某种平静,这是远离他人无法获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5: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章叫“演化”,介绍为什么人会出现抑郁这个状态。有人把抑郁形容成一种情感的冬眠,当人遇到了巨大的压力、痛苦的时候,发现没办法适应,于是进入“冬眠”:什么都动不了、完全没法动、什么也不能做,这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但是为什么这种自我保护会让人对自己产生伤害呢?所以我们似乎又不能这么简单地进行演化的推理。这里有四种可能。



“首先,抑郁可能在人类出现之前的演化中发挥某种功能,而这种功能现在已经失去其作用。其次,现代生活的压力与我们大脑的演化不相容,我们去做那些与我们演化状况不符的事,结果就会抑郁。”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根本不需要跟过多的人打交道,原始人打交道的人群是50~70人。心理学家研究的邓巴数也表明,一个人能够最大xian度互动的是150人。现在即使有了手机、微信通讯录,你也只是跟150个人经常互动。但是在现代生活当中,我们要应付的人太多了,周围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嘈杂的声音,使得我们作为一个动物原来所适应的自然环境完全发生了变化,导致压力的产生。



“第三,抑郁本身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有益的功能,有时人抑郁是件好事。最后,和抑郁有关的基因和因之而来的生物结构,也和其他更有用的行为或感受有关,即抑郁是大脑生理中某种有用突变的附带结果。”我们往回倒,看抑郁到底是怎么来的,得出一些结论:可能它是一种应对焦虑不安的冬眠的方式,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能够让你挺过去。



得了抑郁以后你要不要跟别人说,这是一个问题。作者认为,要多和别人聊抑郁,就是你要大胆地讲出来,你跟周围的人多倾诉。如果有人不会倾听,那么你可以找另外一个人,直到遇到一个愿意倾听、愿意帮助你的人,倾诉出来对于减少压力有很大的好处。



最后作者说到关于未来的希望,就是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我觉得他写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也代表了我为什么要讲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很厚,书里有很多案例,最精彩的是那些细节的描写。但是涉及特别多生理的问题,我觉得不适合讲太多,大家有机会可以自己看。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3: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一个话题是关于贫困和抑郁的关系。一个人贫困和抑郁的时间越久,抑郁的程度就会越重。有很多贫困的人的抑郁症是没有得到治疗的。首先是没有条件治疗,其次他们根本没有进入医学研究者的视野范畴。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分辨它到底是抑郁的症状,还是悲惨的生活状态。悲惨的生活使得抑郁成了一种常态,导致很多贫穷的人的抑郁症得不到关心和治疗,这需要整个社会去重视这件事情。



“85%~95%有严重精神疾病的美国人都是处于失业状态的。”它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你越是抑郁,你的经济状况越差,而经济状况越差,你又会变得越抑郁。“过去十年里,关于抑郁的起因有大量的争论,但有一点显而易见:抑郁通常是遗传性的脆弱易感被外来压力激活的结果。”就是抑郁本身有内在的问题——脆弱易感,但是外在的压力激活了它。“在贫困人口中检查抑郁就像在煤矿工人中检查肺气肿”,患病的比例极高。



“精神分裂症在低收入人群中的发病率是中产阶级的两倍。研究者最初假设,是生活的困难以某种方式触发了精神分裂,但最新研究表明,是精神分裂导致生活困难:精神疾病花费昂贵,又令人糊涂……这个‘向下流动假设’对于抑郁似乎也同样成立。”由于抑郁导致了贫困,反过来其实是由于贫困导致了抑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3: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作者说了一段话,这也是他内心的纠结,他说:“我聊自杀,不是因为它对死者而言总是悲剧,而是因为对身后之人而言,自杀总是来得太快、太突然……尼采曾说,自杀的念头让很多人在夜幕至暗之时活下来,而我会说,一个人对理性自杀的思考越完全,就越可能免于非理性的自杀。‘活过这一刻,我永远还能在下一刻结束自己的生命’,正是知道了这一点,让我得以撑过此刻而不被完全压倒。自杀倾向也许是抑郁的一种症状,但也是缓解抑郁的因素。自杀的念头让人能够熬过抑郁。只要我能给予或接受的东西好过痛苦,我就期望继续活着。”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平常看电视里一个人要自杀,旁边人劝他:“你想想你的家人,你千万不要这样做,你不要跳。”你越是这样说,他越可能纵身一跃。因为劝别人不要自杀,这是一个技术活,不是普通人能够做的。你越是说想想你的家里人,他的心理负担越重。反过来,像这个作者所讲:你有(自杀)这个权利,你可以在未来随时一刻行使这个权利,但你现在可以试试看有没有别的机会,因为你保存着这个权利,没有人说你不能这样做。当你给了他这个权利以后,他反而会愿意再试一试,愿意再往下走。



有的心理医生用的方法是让他设想一下过程:怎么死,死了会是什么样,死时会不会痛苦,死了以后身边的人怎么想,他们会怎么样。就是让他往后想,想自杀的后果,这可能能够唤醒他权衡一下,然后说算了。这个需要专业人士介入,普通人是很难介入这件事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3: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同的文化对待抑郁的状态也不一样,比如东亚人特别回避抑郁的话题。



关于自杀这个话题,我犹豫了很久要不要谈。这个作者也说到,对于自杀的谈论的副作用是有可能那些想自杀的人听到了自杀的话题会受到刺激。但是如果我们都不谈,大家有可能不会重视这个问题,这会导致大量的问题变得更严重。作者说自杀并非抑郁的症状,而是同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我们过去认为重度抑郁有一个症状,就是试图自杀。但作者说不是,有的人得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经过很长时间的折磨,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自杀,他活得好好的,虽然他很痛苦,但他不想自杀。有的人没得抑郁症,然后遭遇一个生活中小小的变故,他突然就自杀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而不是抑郁的一个症状。它们当然会存在共存的这种可能性。



作者经过跟专家的访问,总结出来“想做个死人、想去死和想自杀,这三者之间有细微但重要的差别”。这三件事并不一样。“大多数人都时不时会希望自己是个死人,一切清零,超脱于悲伤。在抑郁中,很多人想去死,想主动改变身处的状态,从有意识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而想自杀,需要超水平的激情和特定指向的暴力。自杀不是被动的结果,而是行动的产物。自杀需要坚信糟糕的现状永远都不会改善,还需要充裕的能量,强烈的意志,至少也需要一点冲动。”



你身边如果有人自杀,甚至明星自杀,就会导致很多人效仿。所以,在大众媒体上不要过度宣传关于自杀的新闻,这对于保护自杀者是有帮助的。这个作者的妈妈就是自杀的。他的妈妈得了癌症,最后非常痛苦,化疗已经无法治疗她的身体。所以,他的妈妈最后跟他们全家人(包括他的爸爸、他的弟弟和他)讲:“我要选择自己走。”这个事情对他的刺激其实还是蛮大的,他一方面觉得这件事很可怕,不应该这样发生;但一方面又觉得妈妈这样的选择好像也有她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1-19 01:36 , Processed in 0.024135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