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mengyu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午之魔

[复制链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1: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谈话治疗中,治疗抑郁最成功的两种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疗法。我们在很多本书里都讲过了认知行为疗法(CBT),比如关于战胜压力、压力管理这样的书,你要学会习得性乐观。一个容易抑郁的人,容易出现习得性的悲观、习得性的无助。但是一个乐观的人会出现习得性的乐观。就像我们平常遇到了一些事,比如发生了一件很zaogao的事,一个习得性乐观的人会想到:这是个机会,这多好。认知行为疗法是已被证明有效的疗法。那人际疗法是什么呢?



“人际疗法注重当前日常生活的现实,治疗修复当下的事情,而不考虑个人全部生活史的整体架构。人际疗法不是要将患者变成更加深刻的人。”认知行为疗法是要改变你的思想,要让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跟以往不一样,你变成了一个更好的、更深刻的人了。但是人际疗法不需要做这些,“而是教患者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无论何种情况。这种短期疗法有明确的边界和xian制。人际疗法假定,很多抑郁的人都是有些生活压力源,它们或者触发了抑郁,或者是抑郁的结果,而这些压力源可以通过与他人明智的互动清除干净。治疗分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治疗师教患者将抑郁理解为外界的痛苦,并告知患者这种疾病广泛存在。患者的症状被整理并命名”。命名是治疗的第一步,这一点很重要。



“患者接受病患的角色,并寻找改善的过程。患者列出目前的所有人际关系,与治疗师一起定义他从每一段关系得到了什么,又想要什么。治疗师与患者一起找最好的策略来得出患者在生活中到底需要什么。问题会归为四类:悲痛,面对挚友和家人时角色的不同,个人或职业生活中令人感到压力的转换状态,以及孤独。”这是四种给人们带来压力的外在的事物。“之后,治疗师和患者会定下几个可实现的目标,再决定用多长时间去为之努力。人际疗法整齐而明确地勾画出一个人的生活。”也就是说,认知疗法是帮助解决你的想法,人际疗法是帮助解决你实际的生活状况,这是谈话治疗的两种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2: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那药物治疗是什么呢?“目前,市面上最受欢迎的是SSRI类药物,它们能够提高大脑的血清素水平,百优解、兰释、帕罗西汀、左洛复、喜普妙都是这类药物。”这种药绝对不能乱吃,绝对不能够自己买,当然你也买不到,这全部都是非常严格管理的处方药,你需要找到有资质的医生。



这里有一个被污名化最严重的,就是电击疗法(ECT)。我曾经见过我的朋友接受电击疗法,我们作为亲人和朋友会觉得非常心痛。因为他会在太阳穴戴两个电极,然后“啪”通电,通电以后他身上就会发抖。很多去医院里治疗的患者,也是最恐惧这件事情。但实际上电击疗法的效果比药物要明显得多。



我们首先搞清楚电击疗法到底要干吗,电击医疗设备在电什么。“在接受电痉挛疗法后症状改善的患者当中,大约一半人一年后仍然感觉良好”,就是电击治疗一次管一年,状态都是好的,“另一半则需要重复多轮电痉挛治疗或者定期接受维持性的ECT”,就是偶尔去电击治疗一下。“ECT见效迅速。很多患者在接受ECT几天内便感到明显的改善,这和药物长期而缓慢的起效过程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效果迅速、见效率较高,ECT特别适用于有严重自杀倾向、即一再自残而致性命攸关的患者。”



进行电击疗法的副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患者可能会忘记一段时间的事,他会有一段时间没有记忆,他会觉得我还生活在昨天,但实际上已经过去了。作者经过了大量的调查,因为他自己也是患者,所以他认识大量的医生,他又是知名的作家,访问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电击疗法是被污名化最严重的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2: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书里有一个案例,有一个人决定要自杀,那天他走在路上,一边是走向自杀的方向,一边是报名参加电击疗法的方向。他到分叉路口的时候犹豫了半天,最后决定去接受电击疗法的治疗。最后他好了,被救过来了,大脑觉得舒服很多,然后慢慢地,他的工作、生活恢复了正常。这只是一种治疗,我们千万不要把它看作是受伤,是摧残,是对病人的虐待,觉得太可怕了、太恐怖了。我们过度地宣扬这种恐怖和可怕,就会导致很多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排斥这样的治疗方式。这导致的结果就有可能是走上另外一个方向,走到另外一条路上去。这是一个基本的治疗过程。



当然,信仰也会有帮助。信仰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能够给你的苦难赋予意义。抑郁的人觉得这些苦难都没有意义,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下去。但是当你给苦难赋予一个意义的时候,你会更愿意与这个苦难作战,能够挺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2: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当然还有很多的替代疗法,这个作者试过什么呢?因为他很有名,所以他在报纸上登了自己的经历以后,有人给他建议:用毛线做东西,比如做小猫、小狗,这可以治抑郁症。踢踏舞课、能量疗法、野外徒步、爬山、饮食调整、颅磁刺激、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按摩、芳香精油,以及野外拓展,都可以治疗抑郁症。最离谱的是,他还参加过一次塞内加尔的巫术,就是把他放在麻袋里跟一只山羊捆在一起,然后祈求把他的灵魂带走。他没有用嘲弄的口吻对待这些东西,他觉得说不定哪个帮助了他,很可能运动、徒步、芳香精油或者是按摩会对他有帮助,甚至是塞内加尔巫术,他觉得经过这些活动以后,他的心情好像好了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2: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讲关于抑郁症的一些背景知识,首先说一下人群。女性得抑郁症的人数是男性的两倍,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是因为女性患抑郁症有两个高峰时期:一个是产后,一个是更年期。产后和更年期的共同特点是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大幅波动,这种大幅波动的激素水平会带来情绪的崩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男性合成血清素的速度比女性快50%,就是男性很快就高兴了,很快血清素就恢复了,所以男性更不容易得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的比率现在变得越来越高。一个儿童如果得了抑郁症,最糟糕的事情就是他的精力只够他去跟抑郁症搏斗,除了跟抑郁症搏斗这件事之外,他的精力不允许他做别的事,因为抑郁症已经耗尽了一个孩子全副的精力。最夸张的是,最小的抑郁症患者可能只有三个月。医生从出生三个月的婴儿身上看到过抑郁症,这个婴儿的表现就是他不看自己的妈妈,谁叫他都不愿意理。虽然他的耳朵没问题,但是他不愿意理任何人。他抑郁了,这很奇怪。



“抑郁的儿童长大后通常会成为抑郁的成人。……抑郁在进入青春期前即颇有一定的发病率,但高峰是在青春期,至少5%的青少年罹患临床性抑郁。到了这个阶段,抑郁通常伴随着物质滥用和焦虑障碍。父母们会低估青春期子女的抑郁程度。当然,青春期抑郁不太容易分辨,因为正常的青春期本来也很像抑郁,青春期本身就是一个容易有极端情绪和对痛苦异常敏感的时期。”



我们经常看到身边很多这样的悲剧发生,就是很多父母不觉得孩子是抑郁症,觉得孩子就是青春期、脾气大,所以忽略了这个治疗。“第二性征的发育也常引发情感困扰。”“抑郁开始越早,抗治疗性就越强。”就是越早发生的抑郁,治疗起来越困难。所以,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还有一个人群是老年人。住养老院的老人得抑郁症的比例是住在家里的两倍。因为养老院里都是老人家,都在一起垂垂老矣。而且最重要的是,老年人的很多症状看起来就像是抑郁,他没精打采,坐那儿不说话,所以很多人认为他就是老了。但实际上,有可能他进入了抑郁的症状。对于老年人来讲,电击疗法比药物疗法有效。老年人的身体吸收药物已经缓慢了,但是用电的刺激能够很快地唤醒他。往往抑郁症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前兆状态,就是得了抑郁症以后的老年人,很快可能就会进入阿尔茨兹海默症的状态。我们讲过一本书《终结阿尔茨海默症》,就是讲这件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3: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同的文化对待抑郁的状态也不一样,比如东亚人特别回避抑郁的话题。



关于自杀这个话题,我犹豫了很久要不要谈。这个作者也说到,对于自杀的谈论的副作用是有可能那些想自杀的人听到了自杀的话题会受到刺激。但是如果我们都不谈,大家有可能不会重视这个问题,这会导致大量的问题变得更严重。作者说自杀并非抑郁的症状,而是同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我们过去认为重度抑郁有一个症状,就是试图自杀。但作者说不是,有的人得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经过很长时间的折磨,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自杀,他活得好好的,虽然他很痛苦,但他不想自杀。有的人没得抑郁症,然后遭遇一个生活中小小的变故,他突然就自杀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而不是抑郁的一个症状。它们当然会存在共存的这种可能性。



作者经过跟专家的访问,总结出来“想做个死人、想去死和想自杀,这三者之间有细微但重要的差别”。这三件事并不一样。“大多数人都时不时会希望自己是个死人,一切清零,超脱于悲伤。在抑郁中,很多人想去死,想主动改变身处的状态,从有意识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而想自杀,需要超水平的激情和特定指向的暴力。自杀不是被动的结果,而是行动的产物。自杀需要坚信糟糕的现状永远都不会改善,还需要充裕的能量,强烈的意志,至少也需要一点冲动。”



你身边如果有人自杀,甚至明星自杀,就会导致很多人效仿。所以,在大众媒体上不要过度宣传关于自杀的新闻,这对于保护自杀者是有帮助的。这个作者的妈妈就是自杀的。他的妈妈得了癌症,最后非常痛苦,化疗已经无法治疗她的身体。所以,他的妈妈最后跟他们全家人(包括他的爸爸、他的弟弟和他)讲:“我要选择自己走。”这个事情对他的刺激其实还是蛮大的,他一方面觉得这件事很可怕,不应该这样发生;但一方面又觉得妈妈这样的选择好像也有她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3: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作者说了一段话,这也是他内心的纠结,他说:“我聊自杀,不是因为它对死者而言总是悲剧,而是因为对身后之人而言,自杀总是来得太快、太突然……尼采曾说,自杀的念头让很多人在夜幕至暗之时活下来,而我会说,一个人对理性自杀的思考越完全,就越可能免于非理性的自杀。‘活过这一刻,我永远还能在下一刻结束自己的生命’,正是知道了这一点,让我得以撑过此刻而不被完全压倒。自杀倾向也许是抑郁的一种症状,但也是缓解抑郁的因素。自杀的念头让人能够熬过抑郁。只要我能给予或接受的东西好过痛苦,我就期望继续活着。”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平常看电视里一个人要自杀,旁边人劝他:“你想想你的家人,你千万不要这样做,你不要跳。”你越是这样说,他越可能纵身一跃。因为劝别人不要自杀,这是一个技术活,不是普通人能够做的。你越是说想想你的家里人,他的心理负担越重。反过来,像这个作者所讲:你有(自杀)这个权利,你可以在未来随时一刻行使这个权利,但你现在可以试试看有没有别的机会,因为你保存着这个权利,没有人说你不能这样做。当你给了他这个权利以后,他反而会愿意再试一试,愿意再往下走。



有的心理医生用的方法是让他设想一下过程:怎么死,死了会是什么样,死时会不会痛苦,死了以后身边的人怎么想,他们会怎么样。就是让他往后想,想自杀的后果,这可能能够唤醒他权衡一下,然后说算了。这个需要专业人士介入,普通人是很难介入这件事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3: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一个话题是关于贫困和抑郁的关系。一个人贫困和抑郁的时间越久,抑郁的程度就会越重。有很多贫困的人的抑郁症是没有得到治疗的。首先是没有条件治疗,其次他们根本没有进入医学研究者的视野范畴。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分辨它到底是抑郁的症状,还是悲惨的生活状态。悲惨的生活使得抑郁成了一种常态,导致很多贫穷的人的抑郁症得不到关心和治疗,这需要整个社会去重视这件事情。



“85%~95%有严重精神疾病的美国人都是处于失业状态的。”它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你越是抑郁,你的经济状况越差,而经济状况越差,你又会变得越抑郁。“过去十年里,关于抑郁的起因有大量的争论,但有一点显而易见:抑郁通常是遗传性的脆弱易感被外来压力激活的结果。”就是抑郁本身有内在的问题——脆弱易感,但是外在的压力激活了它。“在贫困人口中检查抑郁就像在煤矿工人中检查肺气肿”,患病的比例极高。



“精神分裂症在低收入人群中的发病率是中产阶级的两倍。研究者最初假设,是生活的困难以某种方式触发了精神分裂,但最新研究表明,是精神分裂导致生活困难:精神疾病花费昂贵,又令人糊涂……这个‘向下流动假设’对于抑郁似乎也同样成立。”由于抑郁导致了贫困,反过来其实是由于贫困导致了抑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5: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章叫“演化”,介绍为什么人会出现抑郁这个状态。有人把抑郁形容成一种情感的冬眠,当人遇到了巨大的压力、痛苦的时候,发现没办法适应,于是进入“冬眠”:什么都动不了、完全没法动、什么也不能做,这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但是为什么这种自我保护会让人对自己产生伤害呢?所以我们似乎又不能这么简单地进行演化的推理。这里有四种可能。



“首先,抑郁可能在人类出现之前的演化中发挥某种功能,而这种功能现在已经失去其作用。其次,现代生活的压力与我们大脑的演化不相容,我们去做那些与我们演化状况不符的事,结果就会抑郁。”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根本不需要跟过多的人打交道,原始人打交道的人群是50~70人。心理学家研究的邓巴数也表明,一个人能够最大xian度互动的是150人。现在即使有了手机、微信通讯录,你也只是跟150个人经常互动。但是在现代生活当中,我们要应付的人太多了,周围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嘈杂的声音,使得我们作为一个动物原来所适应的自然环境完全发生了变化,导致压力的产生。



“第三,抑郁本身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有益的功能,有时人抑郁是件好事。最后,和抑郁有关的基因和因之而来的生物结构,也和其他更有用的行为或感受有关,即抑郁是大脑生理中某种有用突变的附带结果。”我们往回倒,看抑郁到底是怎么来的,得出一些结论:可能它是一种应对焦虑不安的冬眠的方式,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能够让你挺过去。



得了抑郁以后你要不要跟别人说,这是一个问题。作者认为,要多和别人聊抑郁,就是你要大胆地讲出来,你跟周围的人多倾诉。如果有人不会倾听,那么你可以找另外一个人,直到遇到一个愿意倾听、愿意帮助你的人,倾诉出来对于减少压力有很大的好处。



最后作者说到关于未来的希望,就是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我觉得他写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也代表了我为什么要讲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很厚,书里有很多案例,最精彩的是那些细节的描写。但是涉及特别多生理的问题,我觉得不适合讲太多,大家有机会可以自己看。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9 08:26: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人们总是问我,为什么,为什么你要写一本关于抑郁的书?他们似乎无法理解我为什么愿意全情投入到这个令人不快的主题中,我也必须承认,研究开始时,我也常觉得自己的选择很蠢。我给出过几个还算合适的回答。我说我觉得我有一些前人没说过的话要说。我说写作是一种出于对社会负责的行为,我想帮人们理解抑郁,了解如何最好地照顾抑郁患者,我承认自己得到了一份高额的预支稿酬,也承认我觉得这个主题能激发大众的想象,而我想出名,想受人爱戴。但直到写了大约3/4的时候,写作本书的意义才完全地对我展现了出来。抑郁者强烈而粉碎性的脆弱易感超乎我的预想。我也没有意识到这种脆弱与个性的各种交互方式都是怎样,又有多复杂。……我觉得,长远来看,抑郁会让好人变得更好,坏人变得更坏。抑郁既可以毁掉人的比例感,使人妄想,错误地感到无助,但也可以成为通往真相的窗口。……我选择描写我崇敬的人。本书的人物大多坚强、聪颖、坚韧不屈,或有其他方面的与众不同。……我相信,这些帮助过我的故事也能帮到别人。有人患上轻性抑郁会完全失能,而有人患有重性抑郁,却仍能奋力地活下去。”不同的人面对抑郁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品格、对待的方式、勇气是不一样的。



作者说:“依我的经验看,药物再好,也仅是给了你一种重塑自我的方式,它本身不会重塑你。我们永远无法逃离选择本身。人的自我在于选择,每一天的每一个选择。是我自己决定了每天服药两次。是我自己决定了和父亲讲话。是我自己决定了打电话给我弟弟,自己决定了养一条狗,自己决定了闹钟响时起床,自己决定了有时无情、有时自我、有时健忘。……在我看来,思考作为存在的根据,不如选择来得有力。我们的人性不在于化学过程或环境,而在于我们基于自身所在的时代、自己的品格、年龄和所在的环境,去利用既有科技的意愿。”



“可以说,相比不抑郁的人,抑郁者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更准确。那些认为自己不太受人喜爱的人,可能比那些自认受人爱戴的人更接近现实。抑郁者的判断力可能强过健康人。一些研究表明,抑郁和不抑郁的人回答抽象问题时水平相当。然而当问及自己对特定事件的掌控力时,非抑郁者的自我判断无一例外地高过实际水平,而抑郁者的评估则很准确。”



“人在经历过抑郁之后,对危机的恐惧会有所减轻。”就是你经历过事情,你面对过恐惧,你看过糟糕的事情发生,这时候你可能会变得更加强大。“美德不一定总是但行好事、不求回报,但爱别人可以带来某种平静,这是远离他人无法获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1-19 01:32 , Processed in 0.021962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