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mengyu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的经济学

[复制链接]

511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167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11:05: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在美国,有人提出来说,我们应该实行“全民基本收入”,这个“全民基本收入”不是低保,不是一个月给你1000块钱,给你发点食品券,让你能够饿不死。不是这个。“全民基本收入”是相当高的一个数字,就像瑞士当年曾经提过,每个人每个月发两万吧,相当于我们人民币两万块钱,这个钱够生活了。这在瑞士可以生活得很好了,就是人家的这个要求是工作是为了自我实现,所以给全民一人发两万块钱。这样的话,叫实现了“全民基本收入”。这时候机器人再多,那对于人类都是好处,所以没有人会因此而遭损。但这件事情,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就是没有地方敢去真的实现这件事情。




这里边有一个数字,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在制造业当中,1982年的时候,几乎有50%的销售额用于支付工人工资。”比如,那些造汽车的、造车床的这些制造行业,50%的销售额用来支付工人工资。“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10%左右。”你想想看,多可怕。




从2012年到现在2020年,这八年时间的发展速度会更快。现在,很多地方喜欢搞那些大的现代化的工厂,我们去参观过那种工厂,整个车间那么大一片,除了我们这些参观者之外没有人。全部是机器手,就使一辆车生产出来了。这个导致的结果,会成为赢家通吃的局面,就是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原因很简单:富人可以省更多的钱,富人有机会去雇佣机器人,就算你为机器人征税,他们可能也愿意出这笔钱。但是穷人丧失了工作的机会,那么怎么办呢?这里边的建议是什么?




先说普通人的绝望情绪,他说:“无论如何,当今美国的绝望情绪正在上升”你看,我们假如随便说这么一句话,没有数字的论证,一定会有人喷你,你凭什么这么说人家——“并且已经变得致命,文化程度较低的中年白人的死亡率空前上升,预期寿命也在下降。2015年、2016年、2017年,所有美国人的预期寿命连续下降。死亡率的增加,是由美国中年白人男女‘绝望致死’”——就是有一部戏,各位记得吗,叫《绝望的主妇》,“例如,因酒精或者药物中毒自杀、酒精性肝损伤,还有肝硬化导致的死亡逐步增加,加上解决其他致死问题(包括心脏病)的进展放缓所导致的。”这个不是我们瞎说,这是拿着统计数字在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1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167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11:09: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举了一个社会公司的例子。这个社会公司叫作“一起工作与学习”。这个公司致力于帮助极端贫困人口走出贫穷的陷阱。它的办法就是雇佣了12个极端贫困者。这个极端贫困者,一般极端到什么程度?比如说,酒精成瘾,坐在那儿手都发抖,比如,无家可归,经常在大街上露宿。雇佣这样的人。他们的劳动能力相当低下。这家公司帮助这些人做一些极其简单的工作,收获一点点的收入。就像我们小时候家里边,可能你会看到有人糊纸盒、折披萨盒子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工作——教会这些人慢慢地做,获取一点点的收入。




这样的做法的好处是什么呢?作者说,“一起工作与学习”公司的精神,很好地反映了其创办者的理念。这个创办者发起的一个运动叫作“第四世界扶贫运动”的组织,提出了第四世界的概念。他认为,“极端贫困不是一群人自卑,或者能力不足的结果,而是系统性排斥的结果。”你想想看,假如你在这儿开了一个店,然后门口有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满身脏兮兮的,然后跑来应聘,你的反应是什么?我们很多人甚至——给你点钱,你就快走吧,不要来。这个叫作系统性的排斥。整个社会的系统性排斥,才是他们就业最大的困难。




“排斥和误解是相互依存的,极度贫困的人被剥夺尊严和能力,他们获得的教导,是要懂得对帮助心存感激,即便他们并不是特别需要这种帮助时也是如此。一旦失去了尊严,他们就很容易起疑心,这种疑心,会被视为忘恩负义和固执己见,从而进一步加深他们所陷入的陷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1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167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11:09: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法国一个雇佣了不到12个极端贫困者、生存艰难的小公司,能够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首先,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份工作并使自己变得富有成效。”




当他们从事这个最简单的工作的时候,他的尊严感开始提升了,他开始找到回归社会的感觉了。




“其次,失业者不一定非要在所有其他问题得到解决,做好各项准备之后才能参加工作。”




我们过去认为,那你得先帮他把病治好,你得先帮他解决了住宿的问题,你得先帮他找到亲人,然后再怎么怎么样。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工作可以是信心恢复过程的一部分”,就是做这个简单的工作,本身就是治疗的过程,这才能够相互依存。




你知道,在欧洲曾经有一个典故:有一个国王,看到收成不好。怎么办呢?他就让民工白天修一个宫殿,修宫殿他就给人发钱,发完钱以后,晚上把宫殿拆了,然后让贵族们悄悄地来干这些事——就是贵族们很好面子,你让贵族们去出面跟民工一样去干活,贵族不干,但是让贵族趁着夜色来干这种事贵族愿意,然后给他们发点钱,就是贵族也没钱了。




所以,这时候这个国王,就用城堡拆了盖,盖了拆的方法。其实,它没有产生任何的建设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它维持着人们的劳动,维持人们的尊严。他用这样的方式给大家发钱,给大家转移支付。这种方式是一种治愈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1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167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11:10: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作者说:“在社会保护制度中,对穷人尊严的严重漠视是普遍存在的。”虽然你会看到,穷人能够获得很多的救济,但是他们的尊严受到损害,这个会导致他们长期无法走出极度贫穷的陷阱。这个作者一辈子就在研究这件事,所以他说,首先从尊重穷人做起。




我相信讲到这儿,很多人会觉得说,这是经济学的书吗?!经济学竟然研究这些话题?




在过去,我们小时候读经济学的书的时候,比如萨缪尔森的书、曼昆的书,到斯蒂格利茨的书,我们甚至都认为经济学是数学,是一条一条的曲线、冰冷的数字、人是理性的等等。但事实上,真正好的经济学是具有人文色彩的,好的经济学是经世济用的,是能够在社会生活当中给人们注入理性、注入温暖、注入关怀,是能够让我们更加科学地用数字来看待这些人的。同时,它让我们知道这些人具有粘性,具有惰性,知道这些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改变。这才是经济学家所应该做的更加深入的研究。




从经济学的假设当中走出来,让经济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好的政策,是建立在好的经济学的肩膀之上。所以,我们选择好的还是选择坏的,取决于我们的认知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希望大家能够重新看待经济学,能够认识到经济学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推荐大家读这本《好的经济学》。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4-3 15:04 , Processed in 0.036340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