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mengyu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减法

[复制链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428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21:58: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有一个统计数字:“从人类诞生到1949年”,也就是到杜鲁门演讲的这个年份,“世界总人口增长25亿左右,之后仅仅过了70年,世界人口数量便增长至1949年的3倍,就是70多亿。1950年全球人均收入大约是3000美元,尽管人口数量增长了3倍,但2016年全球人均年收入仍然达到了约14500美元。全球人均预期寿命从1950年的48岁,增长到今天的70岁以上。1950年15岁以上群体中,具备阅读能力的人占55%,而今天这个比例超过85%。”



这种不断增加的过程,奠定了整个20世纪和21世纪的基调,所以人们陷入了忙碌的陷阱。你会发现全世界的人都越活越累,我们挣了这么多的钱,比50年代的祖辈们生活得富裕多了,但是我们怎么变得越来越累了呢?我们没有感受到从容,我们只感受到了富裕。“表面上抱怨,实则是一种炫耀”,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讲“最近忙,最近忙得不得了”,当一个男人跟你讲他最近很忙的时候,这代表着我很成功,事情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428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21:58: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书里还记录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作者找了一群人,把大家分成两组,然后每组每人都给了40美元。40美元还是挺多的,换算成人民币得好几百块钱。



然后,第一组拿这40美元随便买东西,买完之后大家聊一下,看这一天过得怎么样。另外一组,作者也给每人40美元,大家可以花钱来免除一些工作。意思就是第一组的人要花钱买东西,但他同时要完成一些任务和工作,而第二组的人不买东西,但可以拒绝做那些工作。比如你让我去接孩子,我出20美元找人替我接了;你让我打扫卫生,我出10美元找人替我打扫。



两组人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花这40美元,结束以后,作者询问哪一组的人对这一天更满意。各位猜哪一组更满意?作者进行了很多次实验,都是花钱减少事的那组人心情更好,而花钱买东西的那组人心情并没有那么好。所以我们花钱购物,买了很多东西以后会觉得添堵,质问自己“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我怎么又这样”,但你买的时候控制不住。



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卖旧书。好多人喜欢加我的朋友圈,就是想看我卖我们家的旧书。我把家里的旧书翻出来,有这么厚一摞,只卖100块钱。这个价格我肯定是亏了,因为那么厚一摞书,只卖一两百块钱太少了。但每次卖完一大堆,快递把它们全部寄走的那一刻,我感到神清气爽。这就是断舍离了,你减少这些东西以后,你会觉得非常开心。所以,我们通过心理学实验证明,减少事情才是更开心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看怎么做到思维反转,有哪些方法帮助我们更多地做减法。第一招,就叫思维反转。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特别有名的话:“我因为太忙,所以没法把这封信写得更短。”这句话很有名,因为你要把一封信写短,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要慢慢炼字,慢慢删减,最后做到言简意赅。但马克·吐温说今天太忙了,所以写长了点给你寄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428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21:59: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它提供了一个方法,叫作“满意度达成后的减少”。意思就是我们的减少不能建立在无所谓的基础上。比如说,让遥控器的按键变得更简单,结果功能少了一大半,那肯定不行。我们得保证基本功能都能实现,然后再把遥控器变得更简单,这才是一个有效的减少。而这个减少的方法,叫作“满意度达成后的减少”。你首先得达成基本的满意度,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再考虑怎样改变,怎样减少。



作者提出了一个比例,叫作“信息墨水比”。信息墨水比最大化,指的就是我们传达出来的内容越短越好,最好能用最少的字就把这件事说清楚,这是简化的方法。大家现在可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封面画的是一个坐标轴。咱们过去学解析几何的时候,要把纵轴、横轴画得非常清楚。但那是考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图表看的是什么呢?其实是趋势。减法的趋势就是把这两边都简化掉,一杠,这就让我们知道了减法的力量。



第二个方法,叫作“减至激发出喜悦为止”。生活需要减少到什么程度?减少到激发出喜悦为止。比如说,在日本非常流行的断舍离、心花怒放的整理术,就是通过整理生活,点燃我们内在的快乐,然后产生心流。大家回去可以学一下我卖书,你们可以回家卖包,或者清理家里多余的衣服。



市面上也有很多捐赠的渠道,我们就捐赠出去,把多年不穿的旧衣服整理出来,打包捐赠出去,一下子就能感受到由内而外的快乐。那种快乐的感觉,比买东西要强烈得多,而且持续的时间更长,直到下一次我们再把柜子塞满,然后再捐出去。这就是我们说的“减至激发出喜悦为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428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21:59: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三个方法,就是我们可以对减法进行转换。为什么呢?因为减法的词都带有“消极效价”,也就是减法的词只要出现,我们心里就觉得不舒服。一个事件、物体或想法对人的内在吸引力,这就叫作“积极效价”;或者带给人们的厌恶感,这个叫“消极效价”。你听到一件事觉得高兴还是不高兴?觉得高兴,那是积极的;觉得不高兴,就是消极的。



“正如(化合价)在化学中一样,效价现在是心理学的一个既定概念,对心理的建构非常有帮助。”我们要让一个东西更容易被人接受,我们可以转化它的心理效价,把那些大家不喜欢听的词,变成大家容易听的词。



这跟丹尼尔·卡尼曼的研究——也就是《思考,快与慢》的作者——有很大的关系,他说“人都厌恶损失”,所以各位就能理解,我们去4S店买车的时候,为什么卖车的人希望我们能试驾一下?因为一旦你试驾了那辆车,你就会觉得这辆车是你的了。一旦你觉得这辆车是你的,你就希望一定要拥有它,这时候跟销售讨价还价,就是为了成交。



大家到样板间去看,最会销售的人都会说:“想象一下你坐在这个地方,想象一下你在这儿做饭是什么样的感觉……”他们不断地让你想象这是你的家,想多了就扔不掉了。这就是厌恶损失的心理,来自效价这个概念。对于损失的东西、减少的东西,我们的心理效价就是排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428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22:00: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是这本书里我认为对我启发最大的一部分:减法可以改变系统。这是从系统论和复杂体系的角度来看待的。比如,利奥·鲁滨逊在拒绝卸载南非货物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这件事的影响有多大。没有人能够测算出来,说这就是远隔千里之外的种族体系崩溃的起点。没有人知道这件事,也没有人能简单地预测一个系统。



但种族主义就是一个系统,我们并不知道这个系统会从哪里崩溃,因此当码头工人做出这个反应的时候,连锁反应来了,导致整个种族歧视系统崩溃了。所以,要看清一个系统的时候,我们需要看清它的细节,更需要看清这个“场”,这两者都很重要。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者,叫作库尔特·勒温。库尔特·勒温启发过两个了不起的人物,都是我们曾经在书里讲到的。一个人就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我们经常会看到“费斯廷格法则”,费斯廷格就是库尔特·勒温的学生;另一个人就是丹尼尔·卡尼曼。这两个人都曾多次引用库尔特·勒温的学术发现。勒温讲过一句话:“消除系统内阻碍进步的力量,是最有效的改变系统的方式。”因此要改变一个系统,我们有一类好方法,有一类坏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428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22:00: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好方法呢?消除进步力量的阻碍,这就是好方法,因为你所用的方式是减少、减少、减少。而坏方法就是增加,通过增加规矩和方法来改变这个系统。比如说,一个公司为了鼓励创新,就会不断地增加KPI(关键绩效指标),再给每个人增加一条规定:你所做的创新产品的比例必须达到多少多少。很多公司习惯用增加指标的方法来决定员工的行为,最后员工就崩溃了。



所以好的方法是,我们能不能通过减少约束来增加创新的行为?比如减少一个报销的流程、一个审批的流程、一个评委会的流程。在我们过去的系统中,人们不相信复杂体系,反而更相信机械式的掌控,导致我们产生了一个误解:掌控得越严密,这个体系越会稳固。



复杂体系的学者考夫卡,曾经有一句被人们误读的话,这句话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大家听过这句话吗?很多人都讲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比如说,你们家本来有两口人,现在增加了一个孩子,请问你们家的事是不是只多了三分之一?绝对不是。多了一个小孩以后,事情多了好几倍,因为家庭关系多了好几倍,所以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但这不是考夫卡的原话,他的原话是:“整体不是部分的机械相加。”因为他们的互动关系会非常复杂,我们不能把这三个人加在一块儿就组成一个家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428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22:00: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那这里,就要揭示我们之前说的道路问题的答案了。为什么修了更新的路以后,效果可能会更差?原因是什么呢?各位知道,道路出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行为,每一个开车出门的人,他的行为都是自己来决定的。成十万、上百万的人在这片地域里活动,他们的行为都是自己选择的,当你多了一条公路以后,他们可能整体转换了一种出行方式,而这个出行方式是不是最优解呢?其实不知道。很有可能这条路的修建,使得整个系统从原来的最优解变成了次优解,这个次优解就会导致更多的拥堵。



反过来讲,你拆掉这条公路,从机械态的角度讲,路面的比例少了,车多了,应该会堵车。但这条公路的拆除,导致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可能就不堵了。这是一个随机的变化,并不是说拆除这条公路以后,人们还这样出行。因为城市太复杂,所以拆路反而会变成一个最优解,进而导致路面没那么拥堵。



这就彻底解决了我头脑中一直想不明白的事。因为这个社会是复杂的,道路体系复杂到你用计算机都算不清楚,所以有时候“少就是多”。这件事不仅发生在美国,也发生在韩国,在很多地方都发生过。人们发现拆了公路以后,交通环境变得更好了,甚至拆掉红绿灯,出行更通畅了。



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他过去上大学的时候,参加足球队踢比赛,他们的队伍怎么都踢不过别人,就是联赛无望的水平。大家猜他们的教练用了一个什么方法?教练竟然裁掉了两位队员,也就是在平常训练和预选赛的过程中,只让九个人上场踢。一支十一个人的球队只上九个人,大家都觉得教练疯了,这根本没法踢。但事实并非如此,等到这九个人配合得非常完美了以后,正式比赛的时候再增加两个人,变成十一个人,最后的结果是他们得了冠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428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22:01: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呢?因为十一个人的队伍并不是最好的。他选了最好的九个人,把这九个人先练成一个体系,练成最优解。虽然最后增加了两个人,但他们只是边缘人物,九个人的核心已经练出来了。教练用这种方式训练出了一支冠军的球队,跟我们以往想象的方法完全不一样。我们通常会希望这个大名单越长越好,我们希望拥有更多的人,希望更多的人上场,但是这个教练所用的方法是减少,用九个人练出一个核心来,这都叫作“系统性地思考”。



所以我们想要系统性地使用减法,得学会拥抱复杂,追求本质。作者说:“遇到复杂系统,我们要尽量避免超过工作记忆的负荷。一份含有上千件物品的清单,或许在进行法律诉讼时用得上。但如果我们既要记忆又要运用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就会变成一幅全尺寸的地图,大得可以遮住太阳。为了改变系统,我们需要找到系统的本质,这就意味着需要删去一些细节。那么问题就是:留下什么,又删除什么?这个是挑战。如果系统越复杂,做减法的难度就越大,那么做完减法后的收获也就越大。如何减少不必要的细节,正体现了我们干预系统的方式和着力点。”



所以,马龙·白兰度在《教父》里说的话就特别重要,叫“一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一辈子也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会有不同的命运”。所谓“事物的本质”,就是看你能不能够抓住复杂系统中最核心的那几根支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428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22:01: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就像我自己写的那本书,叫《陪孩子终身成长》。教一个孩子成长是一个典型的复杂体系,如果在这个复杂体系中,我事无巨细地把这个孩子管好,肯定会全家崩溃,谁也受不了,因为我们看不到这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但如果我们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三件事——无条件的爱、终身成长的心态以及价值感,我们把这三根支柱找好了,孩子就会长得非常愉快。你也开心,也轻松,孩子长得也幸福、快乐。这就是事物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428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22:01: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书里还有一个例子,讲的是作者的表姐在急救室当主任。各位想想看,当急救科主任是什么感觉?我之前陪家里人晚上看急诊,实在太吓人了,房间里一会儿这边打架了,一会儿那边又喝醉酒了。那么复杂的一个环境,让我们外人看,就会觉得这工作很难做。因为手术室只有两间,只有几张打吊瓶的床,我们要如何接待这么多奇奇怪怪的病人?



作者后来就问他的表姐,她是怎样从容地处理急救室这么多事情的呢?表姐回答,只有三件事。各位注意“三”这个数字太重要了,你找到这三根支柱,就能解决复杂体系的问题。



第一个,叫作“需要对该患者立刻实施救生干预吗”,就是你要判断这个人是不是不抢救就死了,这是第一条。第二个,“该患者需要占用多少医疗资源”,也就是你要救助这位患者,需要调用多少医疗资源。第三个,“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何”。在这么乱的环境之下,急诊科负责调配资源的人,考虑的就这三件事,从这三件事出发,每个晚上都能够平稳度过。



当我们面对复杂体系时,如果把每一个细节都想到,我们肯定照顾不过来,所以一定得抓住最重要的部分。这还有一个极其精彩的案例,我要跟大家好好分享一下。各位知道有一个叫作“心脏导管”的手术,就是在心脏里面插一根导管。在美国,每年差不多有三万人因为导管感染而死亡。三万人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美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大概也是三万人,相当于每年因为导管感染死亡的人数,跟大街上因为车祸死亡的人数是一样的。



后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们就研究怎么优化这个插入导管的过程,最后得出了非常简单的步骤。“第一步,用肥皂洗手。第二步,用消毒剂清洁病人皮肤。第三步,用无菌纱布包裹患者的整个身体。第四步,佩戴无菌口罩。第五步,穿戴帽子、防护服和手套。第六步,在导管部位敷上无菌敷料。”如此简单的这六步,效果出奇地好,几乎完全消除了置管感染的情况。



但这个案例精彩在哪儿呢?后来有人提出,全美国的手术室里,每年会发生一百多起手术火灾,有时候会烧死或者烧伤病患。这个六步法里有火灾的隐患,能不能再增加一些步骤去改变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1-18 04:38 , Processed in 0.022066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