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10|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仨

[复制链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4-7-10 10:05: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来讲一本鼎鼎大名的书——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本书三联书店最近出版了20周年纪念本,增补了很多家庭照片、书信、手稿等,所以我又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有一个念头:能不能讲讲这本书呢?后来一问,我们的同事说:“虽然它名气大,但是未必所有人都读过,如果有很多人没有读过这本书,就实在太可惜了。”

因为在《我们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出生活的趣味,可以读出亲情的美好,甚至可以读出历史的沉重。书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杨绛先生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一家人生活得如此有趣味,如此有爱心,快快乐乐地过了一辈子,最后逐渐在人生的路上走散,只剩下杨绛先生一个人,目送着钱锺书和钱瑗离去。这的确是一本非常容易令人感动的书,我在准备这本书的(讲)书稿时,都忍不住落下了眼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仨》的世界。

首先介绍一下钱锺书和杨绛。钱锺书1910年出生,杨绛1911年出生,两个人在清华担任过教授,后来转到了北大,是真正的大师。钱锺书被称作“文化昆仑”。他们的女儿钱瑗是北师大的教授,在六十岁的时候去世了,比他们去世得都早一点。钱瑗和钱锺书去世以后,杨绛先生为了能够在书中和自己的亲人重逢,于是写了这么一本书,所以本书创作的背景大概是在1998年以后。

第一部叫作《我们俩老了》,是一个非常短的短篇。杨绛经常会做一些遍寻不着的梦,在梦里,她突然找不到钱锺书了,然后急醒过来。她说:

我转侧了半夜等锺书醒来,就告诉他我做了一个梦,如此这般;于是埋怨他怎么一声不响地撇下我自顾自走了。锺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眼不见了。我到处问询,无人理我。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自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一班车,车也总不来。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这是短短的第一部。第二部叫作《我们仨失散了》,记述了这个“长达万里的梦”。

我在这儿向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杨绛先生会在这里用这么重的笔墨写一个大梦。各位知道梦是什么吗?梦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在入睡后失去了对头脑的约束,我们白天的想法看起来都是理智的,但是到了晚上入睡后,虽然我们的头脑还处于活跃状态,情感、情绪也都在,但这时候约束的部分睡着了,于是我们能够把情感真实地抒发出来。

杨绛先生读了一辈子的书,在外人看来,她对于孩子和丈夫的相继离世,处理得相当冷静、理智、有度。因为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涵养、素养,她读的所有的书使得她在白天时能够自己说服自己,自己安慰自己,但是一旦到了夜间,入睡了以后,那种澎湃的情感才能够在梦中得到释放。这也是我这一次重新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推断她写梦的一个原因,以前我也并不知道为什么她在开篇会写一个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1932
23#
发表于 2024-8-9 10:39: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1932
22#
发表于 2024-8-9 10:39: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7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322
21#
发表于 2024-7-10 21:47: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7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322
20#
发表于 2024-7-10 21:47: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7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322
19#
发表于 2024-7-10 21:47: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0:20: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后来钱锺书先生写的《围城》被拍成了电视剧。这一下子钱锺书火得不得了,每天有无数的人给他写信。按理说,太多人写信,他可以不回信,但是钱锺书认为要一一“还债”,钱锺书都老老实实地给写信的人写了回信。这是非常大的工作量。还有很多人不经邀约就登门拜访,想要看看大作家长得什么样,后来钱锺书自己写文章抱怨说:你如果喜欢一只鸡蛋,为什么要认识那个母鸡呢?意思是“不必非得来看一下我这个写书的人”。也就是在众多的人登门拜访钱锺书的时候,钱锺书再次感染感冒,进而引发哮喘住院。这一次住院以后,钱锺书就没有再出院。

杨绛很理解钱锺书,说:

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静!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锺书于一九九四年夏住进医院。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菜,送汤汤水水。阿瑗于一九九五年冬住进医院,在西山脚下。我每晚和她通电话,每星期去看她。但医院相见,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处,我还能做一个联络员,经常传递消息。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这就是《我们仨》的内容。这本书的最后有大量附录,包含了他们三个人的照片、书信、手稿,还有钱瑗给他爸爸的速写、便条,读来都非常感人,而且深富生活的趣味。

希望我今天讲的这本老书,可以让大家找到新的感受,我们下本书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0:20: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六七十年代的事情。到了“文化大革命”以后,1977年1月,杨绛突然接到了学部办公室的电话,要求他们去领钥匙。原来是给他们分了一套四室一厅,这个四室一厅的房子就是后来他们在三里河的居所。他们起初不知道是受了谁的照顾,后来猜测可能是胡乔木同志。胡乔木是钱锺书在清华大学时候的同学,但是两个人上学的时候并不熟。这个时候胡乔木已经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了。胡乔木经常来他们的房间,跟钱锺书聊天,也问一些事,聊得很愉快。

但是杨绛说:“他来看我们可以,我们从来不会主动去看他。”这就是界xian。胡乔木也从来没有跟他们提过关于分房的这件事,也没有希望他们感恩。他们唯一说过一句和这有关的话,就是当胡乔木问他们觉得房子怎么样时,杨绛说:“始愿不及此。”她说这就已经是他们感谢他的话了,意思就是,他们没有想过会这么好。

1978年,钱瑗考取了英国的学校,还拿到了奖学金,到英国留学一年。圆圆不在身边,他们非常想念,这一家人几乎就没有怎么分开过。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天天通电话、写信,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收集石子”。什么叫“石子”呢?他们把自己每天生活中遇到的好玩的人和事,都叫作“小石子”。每个人都在收集着生活中所遇到的“小石子”,回到家里以后全家人分享,这就是快乐的家庭。快乐的家庭就是大家有话说,有无数的好玩的事需要分享。因为阿瑗在国外留学,所以她带回来的“石子”最多。

在三里河寓所的这段生活,是他们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光。他们的相处方式叫一人分饰多角:阿瑗是他们的女儿,但是又像是他们的妈妈,照顾他们的生活,有时又像是大姐姐,有时又像是小妹妹;钱锺书呢,有时像是哥哥,有时像是弟弟,有时又像是爸爸,有时候像老爷爷。他们一人分饰多角,三个人玩得不亦乐乎。杨绛说:“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锺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钱瑗教学是非常认真的,在学术上也有很多的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0:19: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十一月二十日,我译完《堂吉诃德》上下集(共八册),全部定稿。锺书写的《管锥编》初稿亦已完毕。

他们在“文革”期间都完成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著作。

《管锥编》是干校回来后动笔的,在这间办公室内完成初稿,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产物。有人责备作者不用白话而用文言,不用浅易的文言,而用艰深的文言。当时,不同年龄的各式红卫兵,正逞威横行。《管锥编》这类著作,他们容许吗?锺书干脆叫他们看不懂。他不过是争取说话的自由而已,他不用炫耀学问。

我们都觉得《管锥编》难读,是因为钱锺书用的是古文中最难读的古文写的,目的是不让别人看懂,你就知道这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然后他们两个人互相给对方写题记,“管锥编”三个字由杨绛来写,“堂吉诃德”这四个字由钱锺书来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0:19: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到了医院,司机帮着把锺书扶上轮椅,送入急诊室。大夫给他打针又输氧。将近四小时之后,锺书的呼吸才缓过来。他的医疗关系不属北医三院,抢救得性命,医院就不管了。锺书只好在暖气片的木盖上躺着休息。

送我们的司机也真好。他对钱瑗说:他得送那位看病的教师回校;钱老师什么时候叫他,他随叫随到。锺书躺在宽仅容身的暖气片盖上休息,正是午夜十二点。阿瑗打电话请司机来接。司机没有义务大冬天半夜三更,从床上起来开车接我们。他如果不来接,我们真不知怎么回小红楼。医院又没处可歇,我们三人都饿着肚子呢。

裹在被窝里的一锅粥还热,我们三人一同吃了晚饭,锺书这回不呼啸了。

多亏北师大的校医院用心,每天给钱锺书打针,算是把他的命救了下来。但是这个病之后,因为脑部缺氧的时间太长,钱锺书出现了大脑皮层硬化的后遗症。大脑皮层硬化就导致手抖,没法写字,走路会撞墙,等等,这都需要时间来恢复。

1974年5月22号,他们觉得在北师大实在待不下去了,就向他们原单位的小战士申请想要一个住处。一个小战士给他们找了一间办公室,他们就在那个办公室里安顿了下来,吃喝拉撒都在里边。1974年,他们回到这个办公室里住,钱锺书又被要求加入毛主席诗词翻译五人小组。杨绛说她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五人小组到底是哪五人,但是叶君健、乔冠华、袁水拍、周珏良等,这些人都是那段时间常见的。

他们要求钱锺书出去做翻译,杨绛提出钱锺书的身体连路都走不了,离不开这个屋子,没办法完成翻译工作。对方表示,如果离不开屋子,可以在这个屋子里办公。然后杨绛跟钱锺书答应了,就在这间吃喝拉撒睡都管的办公室里,成立了毛主席诗词翻译五人小组。大家每天在这儿办公,用一些纸箱子堆起来做成书架,这些年轻人就着钱锺书,在这个小屋子里翻译毛主席诗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0:18: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钱瑗复学时遇到了英语转俄语的问题,开始学俄语,因为她有语言天赋,所以俄语学得很顺利,很快就当上了三好学生。1955年,钱瑗考上了北师大的俄语系。这个过程中他们一家人经历了“大鸣大放”和“反右”。此时钱瑗下放工厂,钱锺书下放到昌黎,只有杨绛留在北京。然后又经过“大炼钢铁”和“三年饥荒”。1957年,钱基博被斗争,去世了。钱瑗最终在北师大留校任教,这是他们家最高兴的一件事。

但是好日子不长久,转眼就到了六十年代。在“四清运动”的过程中,钱瑗火线入党。但是“文革”开始了以后,钱锺书和杨绛就被打为了“牛鬼蛇神”,而且存款被冻结,家里没有钱了。钱瑗从外地回来,回到家的时候,要先写一个大字报,表明自己与钱锺书、杨绛划清界xian。她举着这个大字报,是为了让周围的邻居都看到她是跟她的爸妈划清界xian的。

回到家里后,钱瑗坐在杨绛的身旁给她缝衣服,一边缝衣服一边说:“思想上划清界xian!”意思就是“虽然思想上划清了界xian,但是生活上我还是要照顾你的”。钱瑗带回来好多糖,一颗一颗地把糖纸全部剥开,把那个糖拿出来放在罐子里,给两个老人家吃,因为她怕那些糖纸被邻居们发现、举报。所以大家就知道,那时的知识分子是很不容易的。

杨绛先生没有写在干校的那段生活,大家可以参考《钱锺书传》和《杨绛传》来了解一下。他们从干校回来以后遇到了“强邻”,隔壁的邻居跟他们家打架,钱锺书奋力一搏,甚至打伤了胳膊。老人家一辈子就打过这么一次架,这是为了妻女出头的硬仗。后来没办法,只能逃避“强邻”。钱瑗提议逃去北师大。她在北师大找了一个筒子楼里的小宿舍,于是他们一家人就乱乱地搬了进去,就在1973年的12月9号这天,他们逃到了北师大。

在北师大期间,钱锺书因着凉,哮喘发作,会发出像风箱一样的声音。杨绛还开玩笑地说,这是“呼啸山庄”。有一天发作得很厉害,他们需要去医院,但是没有车,北师大的车只能送教工,好在那个司机很好心,刚好那天要把一个教师送去医院,所以就顺便把钱锺书也一块儿送到了北医三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1-18 09:50 , Processed in 0.033336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