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39|回复: 22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的底气

[复制链接]

511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18 18:10: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好,我是樊登。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作《人生的底气》,这本书的作者是我本人。为什么讲《孟子》对我这么重要?因为孟子是一个特别有底气的人,我们讲“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他身上有一股浩然的正气,这个东西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所以他能够给我很大的支持和力量。



我用了一年的时间讲了整本的《孟子》,但是能够听完《孟子》完整课程的人是很少的。所以,出版社就建议我从《孟子》当中提炼出最重要的一些东西,出版一本薄薄的小书,让大家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孟子的核心观念。孟子讲的东西未必都对,他关于王道的理念、仁政的思想,恐怕都未必能够实现。但是,孟子的人生却是特别值得我们敬仰和羡慕的,他挽狂澜于既倒,把儒家扶上了正轨,所以被称为“亚圣”。这也是孟子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力量的原因。



在这本书当中,我把“人生的底气”分为了七个关键词,每一个关键词选取三句话,那么,今天我就选出《孟子》中的二十一句话跟大家分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1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35
5#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0:27: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关键词是节奏,人生是有节奏的。第一句话:“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在孟子的理论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性的概念,叫作“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当你看到一个小孩子匍匐向井边儿爬,即使这个小孩子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小孩子的父母是谁,你也不会取悦于任何人,但你一定会过去把他拦住,把他抱起来,不让他掉到井里去。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内心当中都有着恻隐之心。所以说,恻隐之心就是仁之端也。



我们每个人都有羞恶之心。有人问王阳明,说那个做贼的人内心当中有羞恶之心吗?王阳明说,你骂他是贼,你看他恼火不恼火。你骂他是贼,他还会恼火,就说明他知道做贼不对。这就是最基本的羞恶之心。“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然后,“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我们在家里边跟父母、兄弟吃饭,我们不会抢着吃,这就是礼之端也。然后,“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我们能够审视最基本的是非,这就是智慧的发端。



孟子为什么要强调这四端?因为当我们内心当中知道人性本善,知道人性本善是一个小小的萌芽以后,仁政的施行才有了可能性和基础。即施行仁政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变得更好。所以,孟子不喜欢法家的那一套——完全用法律来框住这个社会。孟子希望每个人的人性得到发挥,每个人经过教育之后,能够把人之四端扩充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孟子理论的一个基础的东西。所以,我们每个人也要知道我们有这四端。如果我们知道把它扩而充之,就像什么?就像“火之始然,泉之始达”一样,火一点着,“轰”一下子就起来了;泉水从上游流下来,那个充沛的、活泼的感觉就出现了。



最后这句很重要:“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如果你能够把仁、义、礼、智的这四端,充沛地发挥出来的话,全天下你都可以保得住。比如那些圣人、英雄,他们就是用一个人的力量,对历史产生扭转性的改变。但是,你也会发现,同样是一个人,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妻儿老小都照顾不了。为什么?“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如果你的四端完全被遮蔽、被压抑,甚至你自己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好人,这时候你连你的父母都侍奉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1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35
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0:27: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句:“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这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梁襄王继位了以后,突然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天下会定在什么时候?孟子说:“定于一。”梁襄王又问:“孰能一之?”谁能够把全天下统一了?孟子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这个对话在当时是非常奇怪的,因为孟子已经处在战国时代。战国时代跟春秋时代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打仗的方式变了。春秋时候打仗不是以杀人为目的,是以谈判为目的。所以春秋时期打仗比较客气,死的人也比较少。战国时候打仗是以杀伤对方人为目的,经常杀对方几万人、几十万人。



所以,梁襄王这样的人就不能理解,他觉得杀都杀不过来,你怎么说不嗜杀的人能够统一天下?然后,孟子讲了这一段话。他说,你看过田间的禾苗吗?七八月间天旱的时候,它就倒下去了,没劲儿了,因为没有水。然后,“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突然之间电闪雷鸣,开始下大雨了。那些“苗浡然兴之”,一下子就立起来了,就有劲儿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全天下的人都苦于战争,苦于这些人的霸道。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施行王政,让老百姓能够生活得很好,那么立刻就能够看出来人心向背。这就是我们做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所要掌握的那个节奏。



这句话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各位,你们有没有看过很多创业的项目?一旦项目开始开动了以后,非常快地就发展出来了。为什么?因为老百姓渴盼很久。如果我们找到了一个真正的社会痛点,这个社会上很多人在这件事情上都有苦恼,但是不知道怎么解决。然后,你能够想出一个办法来,让它变得没那么困难,让所有的人都能够非常方便地获得支持。那么,这个项目一下子就像七八月间的苗木一样,看到天上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浡然而兴。所以,如果我们真正地从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我们就能够见识到孟子所说的 “孰能御之”的感觉。所以,人生的节奏不是一条均匀的斜线。人生的节奏可能是很长时间的不动,很长时间的阻滞,甚至是下滑,但是突然之间又上扬,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指数型曲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1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35
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0:27: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句:“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这句话特别有意思,后来演化出来一个成语,叫“杯水车薪”。



孟子说,你要对付那些不仁的事,对付那些坏事,最有效的方法肯定是做好事。以仁胜不仁,这是孟子认为天经地义的事。就像我们拿水救火一样,着了火以后,我们肯定拿水泼它灭火。但是,有很多人看到一车柴燃烧起来了,熊熊烈火,他端起杯子泼过去一杯水,然后说“你看,没用,这水泼上去没用”。所以,他最后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水不胜火,就是水并不能够救火。



各位,这一点我感触最深。因为我每天在直播,劝大家读书。我说要读好书,要读那些难的书。大家说:“没用,我试了,读了也没什么变化,读了也忘了。你老能记得住,我们记不住,所以没办法。”我听过太多这样的说法,最合适的解释就在这儿——“杯水车薪”。



如果我们希望生活和事业发生改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学的术语,叫作“突破阈值”。什么叫阈值?就是你不达到那个值,就没法发生相变。你要想救一车的火,必须得用足够量的水才能够做得到。所以,如果我们认定了要做一个好人,或者我们认定了要做一个有价值的公司,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不断地努力朝那个阈值前进。但是大家就会问,说阈值在哪儿?谁能够告诉我那个阈值在哪儿?对不起,它不像烧水这么简单。水烧到了100℃开了,我们可以知道。油温是多少℃,我们测一下也能够知道具体的数值。



但是,我们生活当中的阈值,恐怕你很难探索,因为它是一个复杂体系。这个复杂体系当中的阈值,你不知道,那该怎么办?根据孟子的答案,或者孔子的答案,就是做下去。所以,你看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不是为了突破阈值以后去享受那个生活,我享受的是这个奔向阈值,以及过了阈值以后,我继续做的那种快乐。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从我们所做的事业中找到价值,找到乐趣,这就是我们人生存在的意义。我们能够看到,那些纯粹的人更容易突破阈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4-4 10:01 , Processed in 0.028291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