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mengyu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阳明哲学

[复制链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1:43: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最后我们还要讲一下,王阳明给世人留下来的四句教。这四句教是什么呢?就王阳明到了晚年,应该都是五十五岁以后了吧,五十六岁左右的时候,王阳明认为,他的学问要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应该遵循一个这样的次第。什么次第呢?第一句叫无善无恶心之体,就是我们的心的本体是没有善恶之分的。然后有善有恶意之动,就是当你有了善恶的区分,你知道凡事都有一个对错、有一个是非在的时候,你的意开始发动,叫意之动。然后知善知恶是良知,你能够分辨它,这个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就这四句,王阳明始终强调说把这四句话记牢。这就是修为的一个方向,再重复一遍,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然后五十六岁那年,王阳明准备离家去人生最后一次远征,去广西平叛之前,他的两个学生,一个叫钱德洪,一个叫王汝中,这两个人在一块儿论证,说起王阳明说这四句教。王汝中就说,我觉得不对呀,我觉得不光这个心之体是无善无恶的,连意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的。他觉得心、意、良知这些东西都是无善无恶的,为什么要用一个善恶来区分这个东西呢?钱德洪就认为,老师说这个东西是有道理的,我们得次第修行。但是这个王汝中就觉得不对。

后来他们俩就去找王阳明论说这个事。一说王阳明就乐了,说正想找你们俩说这个事,你们俩说得特别对。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段,这段很精彩,就叫作天泉证道。就是他们相约在天泉桥这个地方讨论关于四句教的问题。把他们的原话讲一下。德洪曰,此意如何?就是把那四句教念完以后说,此意如何?汝中曰,此恐未是究竟话头。这都是禅宗的用语,这个恐怕不是一个究竟的说法吧。为什么呢?若说心体无善无恶,意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亦是无善无恶的知,恶亦是无善无恶的恶,若说意有善恶,那么心体就有善恶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1:43: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你看,听出来问题了吗?就是王汝中的说法更接近佛教的说法,王汝中的说法就好像禅宗里面有那公案,一个人学好了这个功夫要下山,问老师说,老师有什么可以交代的吗?老师说,莫为善。这学生说,不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吗?老师说,善且不为,何况为恶?没有善恶,善都不为,哪儿来的作恶的事?少作孽就对了。所以王汝中所说的东西更接近于禅宗的境界。

然后德洪接着讲,他说,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是无善无恶的。但人有习心,意念上有善恶在,格致诚正修,此正是复那性体功夫。若缘无善恶功夫,亦不肖说也。就是如果都没有善恶的话,那还修什么呢?那为什么还要炼呢?于是他们拿着这么一个东西来找王阳明。

这时候王阳明说:“二君之见正好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我这里皆人原有此二种:立根之人,只从本源上悟入。”这就说的是龙溪,也就是王汝中。“人心本体原是明莹无滞,原是个未发之中,立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己内外,一齐俱透了。”这说的是谁啊?六祖慧能啊。六祖慧能就属于这种人,就是一句话突然明白了。这种人叫利根器的人,但这种人太少。

“其次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汝中之见,是我这里接力根人的;德洪之见,是我这里为其次立法的。”渐宗和顿宗就是一个是为慧能准备的,一个是为神秀准备的。神秀叫“日日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就是次第功夫,你要不断地修炼,因为真正上等根器的人是不多的。而慧能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为他是利根器。

但问题是,你如果把这个利根器的东西散播到全社会,说你们都学这个吧,有几个人能学会呢?而且搞不好会有很多人学偏,学歪了,变成狂禅,出问题。所以你没发现禅宗往下传,禅师就越来越少吗?因为它难度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1:43: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因此王阳明一再强调说:“二君相取为用,则中人上下皆可引入道。若各执一边,眼前便有失人,便于道体各有未尽。”所以他最后还在另外一本书里边曾经有不同的记载,他说:“汝中需用德洪功夫,德洪须透汝中本体,二君相取为意,无学更无遗念矣。”他希望把钱德洪和王汝中这两个人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让那个喜欢参透本体的人也要下一点工夫,然后让这个喜欢下功夫的人呢,也要努力去参透一点本体,把禅宗的渐宗和顿宗结合起来使用。“中人以上皆可接引”,就这个人只要资质差不多,我都可以教他学得好。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四句教以及天泉证道的这段公案。

为什么他之前让我有那么多的误解,让我觉得他就是禅宗?你看,很像,如果没有之前讲的那个薄厚所在的话,也就是说,他们所追求的那个证悟的感受和慧能所证悟的那个证悟的感受可能是非常接近的。但是这里边,儒家始终留着一个薄厚在。没有这个东西的话,这个社会就垮塌了,这个社会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因为没有远近之分了。而佛教所倡导的那个东西是都是一体,只有同体,没有薄厚。

最后,我们再来讲讲王阳明的世功哲学。他是一个非常亲民的人,因为他有这么一个薄厚在,所以他也杀贼。为什么杀贼呢?贼薄民厚,为了保护人民,我会杀贼。但实际上王阳明爱不爱那些贼人呢?也是爱的。这其中有一段,是他把一个贼首,大概有几百人诱惑到兵营边来了。王阳明没有直接杀他们,而是暗中观察,还给他们送了官服,让他们穿上官服在他身边做官。然后经常观察,这几个人到底能不能救?一直到最后,观察到过年的时候,那几个人慢慢地显示出那种马上就要叛乱的苗头,王阳明觉得特别难过,这些人真是救不了,最后把贼人杀了。

杀的那时候王阳明痛哭失声,然后一病不起,得了很大的病。因为他真的不愿意乱杀人,他每次去打仗的时候都是要先写信劝他们,告诉他们,我们知道,你们造反也是有苦衷。然后朝廷现在知道了,来帮大家解决问题,然后能够回来的就早点回来,不要被奸人所害,等等。所以王阳明打仗的时候,他写的文章是非常重要的,经常能够打动那些做贼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1:44: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王阳明后期有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叫《大学问》,这个“大学问”你要怎么念呢?不是“大——学问”,而是“大学——问”,是研究《大学》的。“大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就是他是有着民胞物与的这种情怀的,他认为应该爱天地万物,近人就是明明德,“欲明其明德,必先亲民,然后及于物。”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是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把这个明德贯穿下去,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致良知,让它一贯下去而已。

因此王阳明立下特别多的世功,原因就是他不会脱离老百姓去过自己的生活,他不会为了自己过一个美好的生活去修炼,然后让天下整个乱下去,没有人管,不会,他是一个努力做事的人。因此为什么把他称作是完人?就是这个人既在修炼学养上有很大的功夫,又立下了不二的世功,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

从人格的角度来看呢?王阳明所处的那个时代——明朝,是zhong国历史上相对倒退的时候。在宋朝的时候,其实官员都已经不用跪着说话,然后在明朝的时候,恢复了跪着说话的习制。然后宋朝杀人很少,但是明朝杀人很多,而且有廷杖,王阳明就曾经被打过四十大板,打得差点命都没有了。所以那个时候,明朝是相当阴暗的。而欧洲在那个时候产生了文艺复兴。在那个阶段里边,整个明朝的士大夫习气是非常糟糕的。就是大家都在研究词章,研究唐诗宋词,然后尽量不谈政治,尽量让自己能够把训诂之学学得更好,然后能够考个状元,考个探花什么的。

所以王阳明对这个特别看不惯,他是有着大丈夫气概的人,因此王阳明斥责这些。他痛斥当时训诂记诵词章名利之恶习,与士大夫之奸私无耻,而思已经成恻怛之人的觉醒,而改变它。在政治上,他为平民立言而反抗专制。这些都表示他讲学的时代意义,也有着文化的意识与客观意识,王学之风行天下,也正是表示人心之不死与文化心灵之活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1:45: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在后来,王阳明的学问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在民间更是有很多的人开始学他,出现了特别多的学派。当然,也有学偏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质疑王阳明的致良知的说法或者知行合一的说法,其实是把人带偏了。因为它真的是为中上的根器的人准备的,就是如果你根器不足够的话,学这个是很有可能学不到位的。这是第一个特点,叫大丈夫气概。

第二个特点就是,王阳明算是圣贤中的狂者。为什么说是狂者呢?孔夫子讲,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就是如果一个人达不到圣人的境界,能够做到狂狷之徒其实已经算是不错了。王阳明自己谦虚,说我就是一个狂者,他努力地不断进取。

四十五岁的时候,王阳明受命去平叛南赣、汀漳这些地方的贼乱。然后走之前,他的一个叫王思舆的朋友对别人说,阳明此行,必立世功,说这次去王阳明肯定能够立大功。然后别人问他说,为什么?他说,吾触之不动矣。什么叫触之不动?触之不动就是孔夫子的四十而不惑,不惑就是不惑于外物,不再为外物所动摇,坚定了,这就是四十不惑,也就是孟子说的四十不动心。而王阳明那个时候正好是四十三岁,所以人能将厉害荣辱、生死祸福置之度外,一切都是直道而行,事事都会义之与比,便自然能够触之不动。

我们在生活中,很多人很难做到触之不动,就是一点点小的变化,我们立刻在情绪上就反映出来,而且反弹得还挺强烈。这时候你发现,你根本没法按照你的直道而行,根本没法做一个狂者。做一个儒学求学的路上的狂者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王阳明是一个有坚定毅力的、喜欢进取的狂者。

然后第三个最大的特征就是王阳明的敬畏与洒落,他能够把敬畏和洒落这两件事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果一个人只是潇洒,没有任何的敬畏,你看,魏晋名士就是这样,阮籍、嵇康,竹林七贤这些人就是什么东西在我眼中都无所谓。包括西方的犬儒主义,这个皇帝挡住了他的阳光,说让开,挡住我的阳光了。这种人是很潇洒,但是他缺乏一些敬畏。而如果一个人只是敬畏,一味地拘谨,他就少了一些洒落。你要说,曾国藩跟王阳明之间差在哪儿呢?当然,咱们后人也是乱评论,我也不认识两个人,我觉得就是差在了一些潇洒之上。

所以王阳明认为敬畏是什么?敬畏不是见到皇帝就害怕,不是那么简单。敬畏是不要欺瞒你的良知,这便是敬畏,一个人能够做到不要欺瞒良知,便是敬畏。然后,稳当快乐便是洒落,什么叫稳当快乐?孔夫子所做的叫“曲肱而枕之,不亦乐乎”,这就是稳当快乐。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个乐就是稳当快乐。孔夫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所以他除过参加葬礼之外,剩下的时间都是快快乐乐、洒洒落落的,高兴。

所以当你心中有着对于良知的敬畏的时候,你反倒更容易做到真正的洒落。这两个之间不矛盾,绝对不是老子天下第一,老子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才是真的,这种庸俗的说法是没法给你带来真正的洒落的。花天酒地不代表着内心的喜悦,你没看到很多人在花天酒地之下满面的愁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1:46: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钱钟书先生说过一段话,我特别喜欢。他说,你喝了一杯茶,觉得很好,然后你晾了几件衣服,你觉得很好,你出去散了一圈步,你觉得内心很好。不是那杯茶好,不是那个衣服好,也不是出去走一圈散步好,而是你心中无挂碍。你心中无挂碍的时候,你才会觉得这些东西都好。

那么怎么才能够做到心中无挂碍呢?凭良知而行。所以当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的时候,他那时候因为迫于压力,刘瑾那边不断地派人要杀他,他压力很大,整天想着生死参不透,万一死得多难受这种感觉。所以他总是觉得自己不够洒落。然后他突然明白,只要我遵循良知,力行就够了,人生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所以到他最后那一刻躺在小船上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可以非常坦荡地说出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没什么话好说的。

这一次,我是把王阳明所涉及到的所有概念,前三变,后三变,致良知,知行合一,还包括四句教,跟大家进行了一个交流。我引用原文比较多,因为蔡仁厚先生写得的确是非常好,这本书的特点跟我们讲过的《梁漱溟先生讲孔孟》有点像,颜色都很像,然后薄薄的,都是很少有人会去看的书,我在旧书堆里面找到的,然后非常喜欢。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买来仔细地看一看。没那么容易,因为他用了半古文的这种方式在写,确实挺难的,我希望我讲的大家能够听懂。

那么在最后,我们用王阳明先生的一句诗来作为今天的结尾:“个个心中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只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仲尼在。“自将闻见苦遮迷”,就是我们外在的东西把它遮住,遮蔽住了我们心中的良知,也就是遮蔽住了我们心中的天理和人性。然后,“而今只与真头面”,告诉你,真实的东西在哪呢?别找了。“只是良知更莫疑”,只要你在良知这件事上始终下功夫,你的人生就无坚不摧,就能够过得非常敬畏与洒落。

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听《王阳明哲学》,然后跟着我们一起每年读50本书,用阅读来改变zhong国。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1932
17#
发表于 2024-6-16 08:19: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1932
18#
发表于 2024-6-16 08:19: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1932
19#
发表于 2024-6-16 08:19: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517
20#
发表于 2024-6-19 10:25: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1-19 05:42 , Processed in 0.022468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