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1|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好,焦虑分子!

[复制链接]

510

主题

4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1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4-9-25 08:32: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好,今天讲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叫作《你好,焦虑分子!》。大家看到这个封面应该觉得不陌生,我们还讲过同系列的其他几本书,这些都是心理学方面的书。我发现身边焦虑的人变得越来越多,所以我关注了焦虑这个话题。



什么是焦虑呢?这本书里说,焦虑体现了一种与无法确知的陌生感的特殊关系,其实就是未知的、没有发生的事给我们带来的恐慌和压力。它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来的。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如果完全没有焦虑,那肯定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状况,因为没有焦虑的人很快就会被老虎、狮子吃掉。在原始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因为人们有着对陌生感的敬畏和恐惧,才能活下来。所以焦虑是有用的,千万不要希望把焦虑全部消灭,那不可能,而且会很糟。焦虑只是一个程度问题,如果你焦虑的程度是合适的,那么它就是有帮助的,过分焦虑才会变成焦虑症。



那么,你真的焦虑吗?我们需要做一些自测。首先要搞清楚焦虑和恐惧的区别。焦虑和恐惧都是一种担心、不适的状态,但这两者是不一样的。焦虑是对于未知的恐惧,就是对于没有发生的事而感到恐惧。因为你不知道这件事会怎么样,所以才会焦虑。恐惧是什么呢?恐惧是对已知的事所产生的压力,就是这件事已经发生了。比如一只老虎站在你面前,你会觉得很恐惧。当你担心这里有老虎的时候,你会感到焦虑;当老虎出现了,焦虑就变成了恐惧,这是两种不同的表现。



我们听过一个词,叫作焦虑性格,有的人有明显的焦虑性格特征。那是不是有焦虑性格特征的人就一定会得焦虑症呢?其实不一定。但是有焦虑性格特征的人更容易患焦虑症,这是有道理的。那么你到底有没有焦虑性格特征?书里写了12个关键性的问题。我最喜欢在讲书的时候念这个,我知道很多听友会对照着这些问题,数一下自己中了多少个。对于这些问题,你回答“是”越多,你的焦虑倾向就越明显。



第一个问题:你是个“有安全感”还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当然,没有安全感的人会更具有焦虑的倾向。你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有安全感”的人还是“没有安全感”的人。



第二个问题:你的想象力是否过于丰富?我认识一些焦虑的人,他们都特别善于幻想、推理。别人的一个眼神,他们就会琢磨别人心中是怎么想的,有人甚至能编出很多故事来,这就是想象力过于丰富。



第三个问题:你是不是有内心的敌人?如果你经常发自内心地大量批评自己,这就是有内心的敌人。



第四个问题:有没有幽灵和魔鬼萦绕不散的状况?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小时候独自躺在床上的时候,看到一个黑黑的角落,就会觉得里面好像有东西,觉得害怕。我们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威胁着我们。



第五个问题:你焦虑的齿轮是否轻易就会启动?有一些小事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没事,但是对于你来说就会觉得焦虑。比如班上要参加一个比赛,其他人觉得没什么,但是你就会焦虑得睡不着觉,这就说明你焦虑的齿轮更容易启动。



第六个问题:你是好奇之人吗?焦虑者是非常有好奇心的人,他们什么事都想知道,都想打听。



第七个问题:你是否常常搜寻着地平线?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看那些航海的人,他们永远都在找地平线,随时都要观察什么地方能够让自己更安全。你是不是也经常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到达那个地方,什么时候才能安生下来,什么时候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是寻找地平线的感觉。



第八个问题:你是否总是难以完成已经开始的事情?达·芬奇就是这样,你看达·芬奇画《蒙娜丽莎》,一直画到死都没画完。所以对于焦虑的人来说,有一句很适合安慰他们的话(扎克伯格讲的):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完成比完美更好)。



第九个问题:你是否有难以释怀的倾向?就是有一些事积压在心里永远放不下。这事都过去几十年了,还在心里堵着,这就叫难以释怀。



第十个问题:你是否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想法?就是总把事往坏处想,总觉得糟糕了、要出事了,觉得很担心。



第十一个问题:你想到的大多是令人痛苦的事情吗?你每天脑子里经常想到的,是那些令人痛苦的事情吗?



第十二个问题:尤其是,你对爱的渴望是否总也无法得到满足?就是总觉得自己不够被爱,总觉得别人不够关心自己。



你回答一下这十二个问题,如果有八个以上或者十个以上的问题,你都回答“对,我就是这样的人”,那么你就属于有焦虑性格特征的人。这种人更容易患上焦虑症。



每一个焦虑者都是由三个人物组成的。假如我是一个焦虑者,那么我的体内其实有三个人,这是不一样的感觉。第一个人叫作挂虑者,第二个人叫焦心者,第三个人叫忧惧者。法国人用的词大家听不太懂,我给大家翻译一下。挂虑者爱操心,有一部分人特别爱操心,整天叮嘱这个,叮嘱那个,这就是操心的挂虑者。焦心者爱担心,担心和操心不一样,担心就是总觉得有问题,总觉得害怕,经常会说“你一直都没消息,给你打电话你也不回,你怎么回事,我觉得你可能出事了”,这就是担心。忧惧者总是害怕,总觉得有坏事要发生,觉得很紧张。这三个人凑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焦虑者。所以,一个焦虑者既有挂虑的部分,也有焦心、忧惧的部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34
15#
发表于 2024-10-19 13:49: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34
14#
发表于 2024-10-19 13:49: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34
13#
发表于 2024-10-19 13:49: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981
12#
发表于 2024-10-13 13:33: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焦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981
11#
发表于 2024-10-13 13:33: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981
10#
发表于 2024-10-13 13:32: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981
9#
发表于 2024-10-13 13:32: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0

主题

4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160
8#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09:49: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你们听过这种疗愈的故事吗?比如一个孩子总喜欢发脾气,很凶,后来他的外祖父就跟他讲故事,说:“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饲养着两匹狼,一匹是善的,一匹是恶的。那匹善良的狼喜欢帮助别人,喜欢做好事。那匹邪恶的狼喜欢咬人,喜欢做坏事、欺负别人。它们经常在一起打架,打得很厉害。”这个孩子就问外祖父,最后谁赢了呢?外祖父说:“你经常喂的那一匹赢了。”你经常喂那匹善良的狼,还是经常喂那匹邪恶的狼,将决定着你体内两匹狼谁输谁赢。



这个故事特别具有疗愈效果。嘟嘟在两岁的时候喜欢动手打人,因为两岁的孩子有一段暴力期,我就是用这样的故事帮助了他。我说“什么时候是小天使出现了,什么时候是小魔鬼出现了,你希望帮谁”,他说“我要帮小天使”,于是他再没有和别人打过架。这就是讲故事的方法。所以当你能够用讲故事的方法帮助孩子找到身份认同,那他更容易学到东西,因为它不是说教,不是批评,不是讲道理。



第五个方法:你可以帮孩子平复情绪。关于平复情绪的手法,我们讲过《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它们都是讲怎么样去认同孩子的情绪,对他表示理解,他的情绪就会得到平复。



第六个方法:帮助孩子减少孤独感。给他多一点陪伴,让他能够感受到被理解。孩子睡觉前,父母能够安抚他,这都是家长安抚孩子的焦虑情绪所能够做的事。所以希望大家回去可以按照这些方法做一做,你就能够很快地感受到,孩子的状态变得不一样,他会开心很多。



最后一部分就是专业人士的帮助。专业人士可以做三大类的事。第一类事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叫作心理教育,比如知识分享、讲座、对话和调整,这是专业人士可以做的事。我们去传播专业人士所写的书(这都是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所写的书),这就是在做知识分享的过程。



第二类事叫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既有一对一的单独治疗,也有小组治疗。比如说你报名参加心理医生的谈话,你坐在椅子上,和心理医生聊天,这是一对一的治疗方式。还有一种是小组治疗,就是大家围成一个圆圈,一块儿分享怎么戒酒等。这是两种不同的疗愈方法。



第三类事就是各种各样的治疗技术。简单地跟大家概括一下,比如认知和行为疗法,我们前面讲ABC就是认知行为疗法,然后尝试放松、精油、香薰、按摩,这都是有机会让你放松的方法。还有所谓的方案疗法,就是有专家专门帮你制定疗愈方案。还包括药物的治疗,咱们不多讲了,因为你要找到厉害的医生给你开处方,才能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在这本书最后,我觉得他的结语写得很好,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焦虑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以及我们要共同面对的这个问题。这个作者说,“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或是某个身边之人的焦虑,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到焦虑人格的成因和应对方式。焦虑,我们只有了解了它,才能去控制它。为此,焦虑是可以被我们训练和驯服的,从而成为我们的盟友而不是死敌。”前面我们讲了,没有焦虑你也一事无成。



“改变自己的人格是有可能的。有一些切实的方法可以用来对抗或缓解自己事事操心的倾向。焦虑性格确实存在,它具有千变万化的面孔,但是,如果它让我们感到痛苦,那就让我们大声地把它说出来,并去寻求帮助。家人、朋友、专业人员,都可以为焦虑者提供帮助……未来充满了无xian的可能,人类的未来依赖于我们中的每一个人。”



希望这本书能够有效地缓解大家的焦虑,增加大家对于焦虑症的了解,我们希望大家过得平安喜乐。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

主题

4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160
7#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09:47: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那么身边之人能够做什么?身边之人首先要知道患者需要的是什么。一个焦虑症的患者最需要的不是你跟他讲道理,而是被爱的感觉。被理解、被鼓励,这些才是一个焦虑的人此时此刻最需要的东西。这一点我也不能光说大家,我自己做得也不好,因为我就是一个特别爱说理的人,特别喜欢跟人讲“你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因为你体内神经递质分泌产生了紊乱,你现在应该干吗干吗”。“你应该”这样的词,在焦虑的人听来就是指责。



那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总会有一种幻觉,想着通过跟焦虑者讲道理,用理性的话语去反驳他们的焦虑,就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改变。‘你别担心’‘你已经拥有了幸福生活的所有条件了’‘你这是庸人自扰’,这些都是毫无用处的徒劳劝解。这些话,焦虑者可能早就对自己说过千百次了,只是无法相信而已。回想一下,焦虑者首先需要感受到被爱。因此,共情是可能采取的最好姿态。”



什么叫共情?共情就是把你跟他的焦虑结合起来,你能够理解他的感受。你可以跟他说,“我知道你现在不容易”“我知道这样让你很生气”“我知道你很委屈”“我知道这样坚持这么多年,你的压力一定很大”,这样就够了,不要说“但是”了。我们劝别人的时候,有的人可能水平高一点,先说一句理解的话,后边加一句“但是你也不能这样”“但是你得坚强起来,现在全家就指望你一个人”,这样搞得他压力更大了。其实你就只需要共情,把共情那段说完就结束了,不用再说了。这是第一步我们能做的——给他被爱、被理解、被支持的感觉。



第二件能做的事就是帮助他有所行动。你们有没有看过黄渤和徐峥演的一部电影,叫《心花路放》?黄渤饰演的角色那时候已经陷入了深度焦虑和抑郁的状态,他的好朋友(徐峥演的角色)说“走,去云南”,然后拉着他一路走。这就是促使他有所行动,带着他去做一些事情。最怕的是闷在家里不动。一个人最可怜的就是,在他出现了抑郁或焦虑的症状时没人理他,一个人窝在家里无声无息,最后发生什么事你都不知道,这是最惨痛的。



还有一件能做的事,就是帮助焦虑的患者做出评估。评估什么呢?比如,“他是否制订了行动方案并持之以恒?他是否表现出了斗志或者正视问题?他是否置身事外或将威胁最小化了?他是否懂得了重新做出正面的自我评估?他是否表现出一种自控?他是否懂得了寻求社会支持?”你要帮你的朋友去梳理,他现在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局外人,能够给焦虑者带来的帮助。
我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不是普通人,而是家长。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呢?如果孩子出现了焦虑的状况,那么家长可以做的事是带他游戏——不是打电子游戏,是带他出去游戏,去玩很多现实生活中可以玩的游戏。你也可以和孩子绘画、聊天。你陪孩子做游戏、画画,跟孩子多聊聊天,这是能够有助于缓解焦虑的。



第二个方法:家长的坚定能够令孩子心安。家长是“定海神针”,如果你回到家,发现你妈在家,你感到特别安心,就说明这是一个好妈妈;如果你回到家,看到你妈在家,你觉得今天完了,那这个妈妈肯定有问题。因为有的父母会在家里折腾,整天挑事,一天到晚找别人的麻烦,大喊大叫,搞得家里鸡飞狗跳。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坚定,家长的情绪能够保持淡定,那么大家的心就是安的。所以家长要成为家里安定的因素,而不是混乱的因素。



第三个方法:对孩子要优先发展自信。我们讲过的很多本书都写过这个,大量的家长是凭着本能优先地给孩子挑错。因为我们的本能是焦虑,所以家长们看到孩子出了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我的孩子什么都好,只是那个什么不行,怎么办”,家长们全是这么来提问题的,他们总是看到孩子那儿不行、这儿不行,总是希望他能够再好一点。这不是优先发展自信,这是在培养自卑。优先发展自信是,“今天球打输了,但是你有三个球传得很漂亮,你的传球意识我觉得是非常棒的”,你要帮孩子树立自信,你要发现孩子的亮点,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要优先发展孩子的自信。



第四个方法: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童话。为什么给孩子念优秀的童话、著名的童话很重要?因为童话具有外在化和身份认同的作用,比如你给孩子讲白雪公主、丑小鸭的故事,都能起到这种作用。什么叫外在化呢?就是孩子会觉得,虽然这是在别人身上发生的事,这些苦难发生在别人的身上,但是我从中学到了经验。我不需要自己经历过这么多的苦难和危险,我依然可以获得那份收获,这就是我们说外在化和身份认同的感受。所以,有时候用讲故事的方法要好过讲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0

主题

4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160
6#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09:46: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过滤器”就是对调整策略的实际应用。第一关是认知,第二关是行动,就是我该怎么做出反应,我该怎么样去做一些事情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靠封闭自己,不是靠打击别人,不是靠转移焦虑,而是做一些力所能及可以改变的事情。咱们讲过一本书,叫《跳出头脑,融入生活》,那本书里讲ACT(接纳承诺疗法)的第一步非常重要,就是接纳,这是对认知的调整;第二步叫承诺,就是你要行动,你得去做一些事情才能够使得内心发生改变。



孟子讲“必有事焉”。什么叫修炼?一定要有事。到了王阳明这儿,王阳明认为要“在事上磨炼”。你不是整天说你想修炼吗?你现在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就想骂人,这件烦心事的出现正好是你修炼的机会。没有人说修炼一定要打坐,烦心的事发生了,这就是你修炼的机会,你可以好好地磨炼,这就是王阳明说的“在事上磨炼”。东西方的方法是一样的,第一步是调整认知,第二步是调整行动,你要用行动做出一些改变。



第三个“过滤器”就是积极地寻求他人的帮助。这是我们个人能做的三个“过滤器”。你实在自己解决不了了,想不通,想不明白,就向别人倾诉,问问周围的明白人。或者去读读书,读书也是一种求助的方式。你也可以找医生做咨询。



我们个人能做的三个“过滤器”:第一个是改变你的认知,这个最重要;第二个是做出积极的行动,去做事;第三个,向别人求助。



那么更好地运用调整策略的办法是什么呢?这个作者给了一些具体的建议,第一招叫作抑制或转移,比如读书。你心里很烦的时候,可能读不进那些难读的书,那你可以读小说,比如读《百年孤独》《白鹿原》这样的小说。你也可以看电影,因为在你看电影的时候,你的意识会完全进入电影里。尤其在你认真地看电影的时候,更加有效。看电影就应该关灯,然后大家不说话,老老实实地看,这时候你的意识才能够进入电影中,起到转移的作用。



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写作。很多医生会建议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写东西,因为写作能够有效地疗愈我们的内心——写作是自我观察、表达、抒发,也是转移。所以,你可以尝试着写作。学会幽默也是一个方法,学习一下自嘲、开玩笑。你也可以尝试体育和休闲,因为运动的时候,你的大脑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同样,休闲可以让自己放松。这些方法是有效地抑制和转移焦虑的办法。



除了抑制和转移之外,第二招就是直面和行动。直面自己很焦虑这个问题,然后思考现在可以做些什么事。给自己制定具体的行动来直面焦虑,比如去看医生、去制订运动计划、去完成工作、到点上床睡觉。



第三招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让自己能够按时睡觉、早起,千万不要让身体产生巨大的负担,因为焦虑往往会伴随着身体的症状。身体的症状变得越严重,焦虑的状态也会变得越糟糕。所以,即使你还没法调整自己的精神状况,先把身体调整好,调养好身体,这是我们自助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2-24 10:41 , Processed in 0.023967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