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决定自2024年起,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我校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师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家校共育,你我携手,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发放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致家长的一封信》,希望家长能仔细阅读,诚邀您和我们一起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用爱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您好!
今年5月是我国第一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学校和每一位家长最殷切的期待。 然而近年来,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凸显,作为家长,在照顾孩子日常生活、关注孩子学习情况的同时,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为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呵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呼吁您和学校一起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希望家长能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状态,请做到以下几点:
睡眠出现问题,胃口不佳,越来越多的身体不适症状,如头痛、胃痛等,反常地不注重个人卫生及仪表问题等。
过度情绪化,脾气暴躁,闷闷不乐,莫名落泪,强烈的负罪感、羞耻感、无价值感,过度担忧和控制,情感淡漠与麻木等。
对以前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学习表现退步,离群孤立,行为冲动易激惹,有自我伤害行为等。 充满负性思维,想法偏执,自我评价偏低,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等。
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耐心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倾听的重点是对孩子的想法抱有开放的心态,允许孩子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不去评价和指责。同时,请家长主动与班主任、科任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校动态,并就学校的生活学习,与孩子进行每周一次的分享、勉励和适度关怀。
在亲子共处中,作为家长,要做到尊重,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想法与合理需求,给予应有的理解与接纳,做到宽容与约束并重。
沟通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首先应避免带着情绪与孩子进行沟通;其次,在和孩子沟通时,要尽量陈述客观事实,少一些指责,这样的沟通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最后,要善于倾听,有同理心地倾听,真正站在孩子立场上去理解他们的感受。
美国教育家德雷克斯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表扬是站在大人的立场评价孩子,关注的是孩子行为的结果。鼓励是平等地对待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重的是孩子努力的过程;孩子取得的成果是他自己的功劳。表扬培养的是“他信”,鼓励培养的是自信”。
8句鼓励的话可以常说:
“你付出努力了,你该得到它。” “你一定会为自己而感到骄傲!” “你对此感觉如何?”
“你自己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相信你的判断。”
“你能决定什么对你来说是最好的。” “我相信你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不管怎样我都爱你。”
无论孩子的学业成绩是否理想,都应适度、理性看待,关注孩子的努力程度,对成绩有科学的认识,和孩子一起分析现状、找到问题、探寻方法才是关键。 我们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未来能幸福地生活,所以我们要善于发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尊重孩子的正确选择,鼓励孩子大胆创新,让孩子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引导学生增强抗挫能力,教育学生尊重生命,深刻认识生命的价值,体验生命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的价值意义,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做到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文素养,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家庭文化的传承。父母要起到榜样作用,言传身教,给孩子传授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温暖,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和谐地相处,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状态,这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个性品质的基础,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建立融洽人际关系,特别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想要孩子一生幸福,请先给他们一个有爱的家。
生活中家长要密切留意孩子的情况,当发现孩子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情绪变化、行为变化、学业变化、人际关系变化时,应及时与老师沟通,配合学校做好排查工作,以便家校合力、尽早介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幸福是需要学习的,爱是需要练习的,孩子的健康成长,更离不开健全的家庭教育观。让我们家校携手共育,一起接纳孩子、欣赏孩子,呵护生命之花璨然绽放! 策 划:黄海涛 编 辑:陈德艳 监 制:郭 娟 审 核:杨冰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