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7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好恋爱

[复制链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7:18: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今天讲一本非常温馨又有趣的书,叫作《好好恋爱》。很多书友都问我:“樊老师你怎么会想到讲《好好恋爱》呢?”我们在2017年的时候讲过一本书,叫《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后来我遇到很多书友都告诉我,他们听了这本书找到了对象。时间过去这么久了,我相信恋爱的困难依然困扰着很多书友,所以我想为这些单身的朋友讲一本书。结果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自己大受启发,它不仅仅是对单身的人有用,哪怕是已经处于恋爱和婚姻关系当中的人,也一样可以找到一些能让你的生活得到改善的启发。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从事婚姻咨询三十多年的咨询师,我们曾经讲过他另外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幸福关系的7段旅程》。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作the Single Trap,实际上直译过来就是单身陷阱,有很多人会陷入单身陷阱中出不来。单身的比例现在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太一样,但是总体来讲,大概有1/3的单身家庭,而且单身家庭的样态变得越来越多。单身家庭有这么几种:一种是一直没结过婚,一种是离异以后不愿意再婚的,还有一种是丧偶以后不愿意再婚的。选择单身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单身的数据现在也呈上升的趋势。

为什么现在结婚比过去困难呢?过去很多人二十五六岁、二十七八岁也就自然地结婚了,但是现在拖到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人变得越来越多。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一本书可以作为参考,叫《选择的悖论》。《选择的悖论》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选择更多,我们就更难以做出选择。这是有实验证明的,这个实验设计得特别巧妙,他们找来很多大学生,告诉这些学生要一块儿测评一下巧克力,看哪种巧克力好吃。然后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人就只让他们吃六种巧克力,让他们尝一尝这六种巧克力,尝完以后告诉实验员哪个好吃,哪个不好吃;另一组人给了他们三十种巧克力,他们要吃三十种巧克力,最后告诉实验员哪种巧克力好吃,哪种不好吃,但实际上这个实验跟巧克力的评价无关。

做完测评以后,实验员问他们:你们觉得巧克力味道怎么样。你会发现,只吃了六种口味的这组,绝大部分人更喜欢这些巧克力的口味,而吃了三十种巧克力以上的人就已经觉得恶心了,说这些巧克力不怎么好吃。然后在给这些受试者结账的时候(因为他们参与实验,需要给他们付一些钱),就问他们愿不愿意拿巧克力抵这个钱,最后发现,只吃了六种巧克力的这一组,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巧克力作为酬金,吃了三十种巧克力的这些人都不接受,因为觉得恶心了。

这就是《选择的悖论》里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实验,你会发现,可选择的对象过多以后,我们会很难做出选择。咱们现在很多人一直挑,其实就是因为太难做选择了。大家记得《人世间》这部电视剧里的那个小社区叫光字片,你会发现光字片里适婚的男男女女不多,就那么几个,最后也不用怎么使劲,一凑合就都结婚了,他们几个人也都互相认识。但是今天咱们有互联网、有手机,连中英文这种跨语言的聊天都可以实现,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当我们可以选择的对象变得过多以后,就会像那种吃了三十种巧克力的人一样,反而对结婚这件事没兴趣了,因为实在是太难以做出选择了。选择是会消耗力气的,选择得多了,人就没劲了。如果你装修过的话,你就会知道,装修最累的事不是盯现场,而是挑东西,比如用这个开关还是用那个开关,用这个插头还是用那个插头,用这种灯具还是那种灯具,这种挑选的过程是极累的一件事。更多的选择会降低愉悦的感受。

还有一个问题是选择理论相关的问题。有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叫赫伯特·西蒙,赫伯特·西蒙研究人们是怎么做出决策的。他把人分成两种,一种人叫作最大化者,还有一种人叫作满足者。什么叫最大化者呢?就是我今天不挑到一个最好的,我就吃亏了。比如走过这片玉米地,让最大化者挑一个最好的玉米,他会觉得这个不能下手,那个也不能下手,这个比较大,我得记住它,但是万一待会儿有更大的呢,然后接着往前走,一直走到路边,最后发现什么都没摘到,这种人叫最大化者。有很多人是最大化者,他们总是希望能够权衡利弊,找到一个最优的选择,尤其是他们会想:婚姻这件事能凑合吗?不能凑合。所以一路上就要看,一个个地挑选。另外一种人叫作满足者,满足者就是看到这个玉米不错,行,就它了,就挑选结束了。

那这两种人,到底哪一种更容易获得恋爱的成功,或者更容易组建幸福的家庭呢?这个作者在这里边讲了一个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洞见,他说如果你要谈恋爱的话,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在这两种心态之间调整。要知道无论是最大化者还是满足者,最终都有可能会失望,都有可能会造成遗憾,这是一定的,因为人生就是这样,总是会有缺憾的,所以你要能够平衡这件事。怎么平衡呢?在恋爱开始的时候,你要做一个满足者,也就是你要更加乐观,更加愿意接受各种机会;但是在恋爱升温的过程中,每一次升温,从约会到牵手,从牵手到下一步,然后到最后结婚这样的过程,你要做一个最大化者。我们在接触他人的时候,要更开放、乐观,更愿意接受别人的引荐,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真的谈起恋爱来了以后,我们要谨慎,不要随便地就把自己的心交付给对方。

这跟做生意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创业的时候,我就有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一个乐观的创业者每天看到都是机会,觉得这件事特别好,那件事特别好,不拒绝任何合作的可能性,但是你要让我签合同,我就得小心着点,不能随便签合同,因为一旦签了合同,就认为这事定了,这时候就要谨慎地判断,这是一个优秀的商人所应该做的事。但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陷在单身陷阱中的人恰好做反了,这体现在哪儿呢?比如别人叫你出来约会,你不去;别人叫你参加相亲活动,你不去;有个读书会的活动叫你去一下,你不去,觉得没意思、烦透了、太没劲了。但是一旦进入到一段感情中,突然你就变得义无反顾,就变得着急结婚,一个劲儿地要求对方要以婚姻为目标,把这件事赶紧定下来。这样你的机会又少,又特别容易受伤。所以我们应该像一个良好的生意人一样,把这个过程反过来,在接触之初,我们要更开放,更愿意接触不同的人,但是感情真正开始升温的过程中要小心,要做一个最大化者,要稍微挑剔一点,给自己把好关。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背景,就是现在的社群社交要多于社区社交。什么叫社区社交呢?我们小时候,在社会上没什么熟人,我们的熟人都是街坊邻居,跟街坊邻居这一堆人的社交就是社区社交。社区社交的好处是什么?人员的层次非常多,有老有少,既有小孩又有老人家,老人家会关心你的婚事,给你介绍这个人,介绍那个人。但是现在我们的社群社交居多,比如咱们今天录书,说“来看樊老师录书,你们谁来”,你看看你们都差不多,那种热心替你操办的,且没有自己的利益夹杂其中的人就很少,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同样的目的来的。

这个社会怎么才能回归到这种朴素的,不需要竞争的,不需要把自己扮得很强悍、很突出的那种社区社交中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因为现在咱们回到家,门一关,基本上跟周围的人就不联系了。所以我们要多在自己的小区里活动,参加社区性的活动,比如这个地方的人大家一块儿出来种树,一块儿打扫卫生,一块儿在小区里干点事,这种叫作社区社交。

这个作者在这本书里有一个核心观点,他说这个核心观点可能很多人不认同,但这是他三十多年来积攒下来的最重要的经验。这个观点说出来也挺得罪人的,就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有人不同意,觉得自己就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好的人,所以你会发现大量的灰姑娘式的爱情故事。各位知道灰姑娘的那个故事的隐喻是什么吗?我是一个灰姑娘Cinderella,我在打扫卫生,然后我遇到了一个光鲜的王子,他一下子拯救了我。灰姑娘故事的隐喻是一种拯救,就是我希望遇到一个人把我救出这个火坑,我要改换我的门庭,我要走上另外一条道路。但这个作者说,实际上对于谈恋爱这件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先把自己搞好,让自己能够配得上幸福的生活,让自己的心态健康、阳光。

所以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呢?因为它非常正能量。它和《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不一样在哪儿呢?《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是专门讲恋爱技巧的,包括各种各样的约会技巧,比如留对方电话的技巧,它是一本实操手册。而这本书是告诉你,你要让自己从根本上变得更好,你要认清你自己内在的问题,因为你会吸引相似的人。你看待和对待自己的方式,也将是别人看待和对待你的方式,所以如果你不爱自己、讨厌自己,觉得自己不配过美好的生活,那慢慢地,很有可能对方也会这样对待你,这种影响是相互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7:20: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我们的这些问题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就牵扯到原生家庭的问题,关于原生家庭这部分,我不想展开讲太多,因为咱们讲过很多跟原生家庭有关的书。但我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原生家庭不能够决定一切。我们也讲过另外一本书,叫《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听了这本书你就知道,虽然我们的原生家庭可能有问题,可能给我们造成了很多伤害和影响,但这不妨碍我们做出新的选择,你未来的人生取决于你今天的选择。

但是我们也得知道,原生家庭给我们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影响。作者说,一个有问题的父母,孩子和他们之间的互动模式一般来讲有四类。第一类叫守护者,就是这个孩子非常懂事,天天守护着有问题的父母,但这种孩子容易委屈自己。第二类叫取悦者,取悦者就是讨好、取悦父母,希望大家都别吵架,维持稳定,一切都很好,这种人也会委屈自己。第三类叫吸纳者,吸纳者就是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吸取很多东西,他会慢慢地变成他父母的样子,有这种学习的过程,而且他表面上显得好像没事、不要紧、没问题,但实际上有很多问题。第四类叫求关注者,求关注者就是那种自己制造麻烦的人,父母带来很多麻烦,那他就要制造更多麻烦,这样才能够让大家更加关注自己。其实zhong国人过去就有句话,说子女跟父母之间的关系有四种:报仇的、报恩的、讨债的、还债的,实际上基本也就是这四种类型。关于原生家庭这一点,我希望大家更多地去参考《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就是要知道自己就算有问题,但是也可以变得更好,过去的东西不能够决定我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7:21: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怎么样才能过好单身生活。我们都始于单身,在单身生活期,我们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呢?第一个,叫作保持乐观的心态。一个人一定要乐观,乐观的人更容易找到乐观的人。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保持悲观的态度呢?因为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话。悲观者为什么永远正确呢?因为我们的生活其实有好有坏,有好事发生,也有坏事发生,但是你要知道,人对于坏事的印象一般比较深刻,好事一会儿就过去了,就忘记了,却永远记得坏事。悲观者总是做坏的自我预言,比如“我嫁不出去”“他们不喜欢我”“我长得太难看了”“我这种性格就应该单身”,你给自己做这么多负面的定义以后,你会发现这些预言都一一验证。一一验证之后,人们就会觉得还是悲观比较好,我这个人有自知之明,这就是“悲观者正确”。但悲观者正确是没有用的,做事业、创业也是一样,创业者也绝对不能够太悲观,因为悲观的创业者会丧失特别多机会,他会觉得“你看,又验证了吧”,但这种验证管什么用呢,并不管用。重要的是那一到两次的成功,人这一辈子成功一次就够了,夸张点来说,就算你的婚姻失败了二十次,最终成功一次够了,你需要成功多少次呢?所以宁愿做一个经常犯错的乐观者,也不要做一个经常正确的悲观者。

那怎么才能够变得乐观呢?要给大家念一下,我觉得这一段特别重要。这个作者说,变得乐观有这么几个办法。第一个,“识别自己的想法。想法往往发生得太快,并且被一次次重复和强化,以至于会在人们放松警觉的情况下,成为自动思维。”如果你的自动思维觉得“这个人跟我约会了一次就不给我打电话了,肯定是没瞧上我”,你有了这么一个想法以后,它会自动发生,以后只要这个人回复慢,你就会生气,你就会自我保护,然后心想“干脆我先甩了他吧”,这就是消极思维的发生,所以你要学会识别想法。

第二个,“和自动思维辩论。人们有时会带着个人色彩去解读事件,而这种解读虽然只是想法,却会被当作事实来接受。”就是你看到的这个世界和事件,很可能只是你的想法。比如,你认为“这个人不回我微信,他不尊重我”,请问这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想法呢?它其实是一个想法。但是在你看来,会觉得“这个人不尊重我”是一个事实,其实这是你的想法。所以,你要跟自己的自动思维辩论,要去想:这个人只是没有回我的微信,并不代表他不尊重我。

第三个,“不再草木皆兵。回顾自己是否曾因为几次糟糕的经历,就给自己穿上了坚硬的铠甲。”叫作“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就是这个道理。虽然我们有过很多惨痛的经历,受到过很多伤害,但是不要因此把自己包裹起来,你依然可以活得很开心、很绽放。

第四个,“找出不同的解释。尤其是遇到那些暂时性的、不涉及原则或者隐私的问题,试着想想其他的可能性。”我在创业的过程中肯定算是一个乐观者,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创业的人。创业跟谈恋爱是很像的,因为总是要面对未知的结局,我的乐观总结出来是一句话,就是想想多种可能性。悲观的人总是找出一个结论,乐观的人是找出很多种可能性(可能是这个,可能是那个),所以就不会太过伤心。

第五个,“问问自己。一个乐观主义者,遇到这件事时,会有什么想法呢?会得出什么结论呢?”西方有一个说法,叫作借由耶稣去思考,那么我们zhong国人也可以借由孔子去思考,什么意思呢?就是去想:遇到这个情况,如果孔子在这儿的话,他会怎么说?换成西方人,就是想一想:如果耶稣面对这个状况,他会怎么说?这就把我们引向一个乐观的角度,让圣人来替我们思考这个问题。这是如何更乐观的一些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7:23: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第二件事非常重要,叫正确处理投射。投射就是你把你内心的想法投射在了对方的身上。这个作者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他说小时候他的爷爷在家里放电影,他跟他弟弟从电影幕布前面跑过,就发现电影里的人全投射在他们身上了,他觉得很好玩,说:“你看,我身上有个人。”在谈恋爱的时候,我们在对方眼里其实是一张空白的幕布,对方在不断地把自己内心的东西投射在我们身上。所以你会发现,在热恋期,你会觉得这个人怎么做都是对的,没有任何问题,这人好得不得了,因为此刻你内心中都是喜悦、开心、快乐,所以投射在他身上就是美好的。等到后面热恋期过了,荷尔蒙下降了,你的烦恼就出现了,这时候,你就看到他身上的各种缺点全部冒出来了,这就是投射。所以,如果你想要理智地谈恋爱,你一定要小心自己的投射,你要告诉自己“这不一定是真的,这只是我的内心投射在了他的身上”。

我们会无时无刻地投射性格、动机、态度到对方身上,而且态度有时候是积极的,有时候是消极的,自己高兴的时候可能是积极的,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就变成了消极的,所以人都是任人打扮的对象。为什么我们做公关的时候,好多人经常说“这个人是带节奏的”。什么叫带节奏呢?带节奏非常重要,带节奏就是控制这个投射的方向。比如有的人红的时候,你会发现全网都是说他好的,每个人都在说他好得不得了,为什么?因为有带节奏的人不断地去解读他的那些动作。这节奏怎么带的呢?

投射的第一步叫识别,就是在对方身上看到某些特质的“钩子”,对方身上露出了一些“钩子”。

第二步叫夸张,把这个“钩子”夸张、夸大,要么美化,要么丑化,都有可能。

第三步叫扭曲,扭曲就是低估事实,产生光环效应。别人总问为什么我的抖音号、视频号从来不说新闻热点,说新闻热点涨粉快,但为什么我从来不说任何新闻热点呢?我说那都是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就是这个人糟糕的特点被放大的时候,所有人都通过骂他来获取流量,这个人好的特点被放大的时候,所有人都通过夸他来获取流量,实际上这都是扭曲的过程。越扭曲越容易获取大家的认同,大家都朝那个方向去想,这是第三步扭曲。

第四步叫混乱,混乱出现在投射慢慢消失的时候。比如你初期会觉得这个人太好了,这是我的真命天子,我终于遇到了一个对的人,然后等到这个时期过去了以后,你就会发生混乱,你会发现怎么不对呢,这个人为什么会生气,会冲我大吼大叫呢?他的脾气怎么没有那么好了呢?为什么?这就是混乱了。你之前对他产生的光环和投射散去,跟事实产生冲撞的时候就会产生混乱。

最后一步叫解决,解决就是矛盾爆发以后,要么分手,要么妥协。就是等这个光环结束,整个投射结束了以后,回归到正常生活。投射的这五步就是识别、夸张、扭曲、混乱和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5#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7:23: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作者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说很多人去做心理咨询,还有很多人找他做婚姻咨询,绝大部分的咨询者会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射在治疗师身上。这种咨询者会觉得这个治疗师真棒,这个治疗师真好。爱上治疗师的案例是非常多的,对于治疗师来讲,这是一个有效的辅助治疗的方法,因为他会信任你,但是最后一定要让这个投射“落地”。什么是“落地”呢?就是解决这个投射,你不能让对方带着这个投射去生活,那你就变成了控制和主宰别人的人,你做完咨询以后,应该把这个投射脱钩,把投射解决掉。

这个作者说:“投射就像原罪,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一点我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然而,那些能将亲密关系经营得很好的人,或许并不会在无意识中投射太多强烈的愿望,因此就很少有过多的扭曲印象和困惑需要解决。他们很容易在关系中达成平衡,并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自己的困惑。”就是要冷静和理智,过去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其实就是要做一个明白人,对自己很了解,对别人也很了解,这样你就很难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投射到别人身上。但是在生活中大部分人为什么活得那么烦恼,那么痛苦,是因为他看到周围的人都是他心中的自己,他把他自己心中的这些阴暗、不满、受伤、小心思,全部投射在对方身上。

有没有人给朋友发了微信以后,对方一个小时没回,你就不高兴了?我从来不会,我给别人发微信,有时候是给领导、朋友、合作伙伴发的,可能他们三天都没回,我也无所谓。你要知道他可能很忙,他可能没顾及,他可能忘了,有很多种可能性。甚至你过几天催他一下,他突然发现了自己没回你,都有可能。所以人不要自己给自己找烦恼,我们特别容易自己吓自己,自己给自己找烦恼。如果你能够解决投射问题,恭喜你,你已经相当成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7:24: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这一步叫坦然面对承诺。什么叫坦然面对承诺呢?就是当两个人从一开始约会、吃饭,互相觉得对方都还可以。等到两个人开始牵手以后,你就会发现这段感情认真起来了。一旦认真起来了,有两种倾向是很糟糕的,一种倾向叫忽冷忽热,一种倾向叫一厢情愿。什么叫忽冷忽热呢?比如这个男孩跟你谈恋爱,一开始很高兴、很热情,你们在一起了以后,你一热情,他就躲起来了,就经常不出现了。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是因为他既希望有陪伴,又害怕失去自由。每一个人在这一生中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解决亲密和独立这两件事的矛盾。很多人在文学作品中把单身生活描述得特别美好,比如周末回到家自己泡个澡,放音乐,想听什么就听什么,点一杯鸡尾酒,然后放一部电影给自己看。这个叫独立,是有美好之处。但是你想想看,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你阑尾炎发作是什么感觉呢?单身的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没人照顾。还有过节,别人都回家,你一个人在大街上逛,餐馆都不开门。所以,人们总是要处理亲密和独立之间的矛盾,我们希望独立,但是我们也渴望亲密。因此,有很多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就是一会儿觉得很孤独,要赶紧谈恋爱,谈了两天又觉得好烦,然后躲回去,这个就叫忽冷忽热。忽冷忽热会导致两个人没法好好谈恋爱,搞不好就分手了。另外一种倾向是一厢情愿。一厢情愿就是刚开始谈的时候,这个人连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然后开始规划在哪儿买房子,装修怎么弄,你家出多少钱,我家出多少钱,把对方吓得赶紧跑。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呢?这跟我们童年时的依恋关系是有关的,我们讲过很多关于依恋关系的书。最基本的依恋方式有三种,一种叫作安全型依恋,如果你小时候是健康的依恋关系,你跟父母关系很好,父母不回家,在外边忙,你也不会太难过,他们回来,你跟他们也相处得很愉快、很开心,这个叫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人长大了以后会比较容易处理两个人相处的度,这个度把握得比较好。

另外两种依恋也很常见,一种叫作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的人会觉得“我为了能够不受伤害,你们不跟我在一块儿也挺好,你们别回来了”,回避型依恋的人长大了以后容易忽冷忽热,总是若即若离,跟另一个人的关系太近他就受不了,他就要撤。

另外一种叫焦虑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就是父母不在家我就哭,你要走我就哭,你要出门我就哭,焦虑得一塌糊涂。焦虑型依恋的人长大了容易出现一厢情愿的状况,就是一旦抓住一个机会就黏着不走了。

忽冷忽热和一厢情愿这两种情况都是有问题的,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意识到自己到底是哪一种。意识到以后,从小事做起,给自己设置一些考验。比如你觉得自己很黏人,你可以试着两天不见对方,一天不发微信,锻炼锻炼自己。还有一个方法叫声明,声明能够有效地减少这两种情况带来的伤害,你跟对方讲:“我这个人的毛病可能就是比较黏人,如果我出现这种状况,让你觉得烦的话,你告诉我,没关系,我可以改。”或者说:“我这个人就是忽冷忽热,有时候会害怕太亲密,所以如果你觉得不舒服,你可以告诉我,我可以改。”声明是很有效的减少伤害的一个办法。然后不断地关注自己进步的地方,人要想进步,不能老批评自己,你得关注自己今天哪里做得跟以前不一样,你就会更有信心。这是我们说怎么做到坦然面对承诺这件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7#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7:25: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然后我们来看什么样的人容易陷入单身陷阱。什么样的人容易在单身陷阱里爬不出来呢?这个说起来很扎心,我相信我们的书友中有很多人还在苦苦挣扎。第一种叫作用友情代替爱情的人。一遇到事就说“我有闺蜜”,天天跟闺蜜待在一块儿,一大帮类似的人待在一块儿相互取暖,导致异性根本插不进来。第二种叫作安慰式约会太多的人。安慰式约会就是他觉得自己有需要,解决它就好了。安慰式约会太多以后,你可能就没法面对严肃的恋爱,你觉得严肃的恋爱都很可笑,因为大家都是约会一次就结束。第三种叫作保护罩里的人,就是之前受过伤,然后觉得不能对任何人敞开心扉了,得把自己严密地保护起来,把自己变成一个没有对外感情的人。第四种人是用不恰当的东西麻痹自己的人。比如有人用工作来麻痹自己,为什么自己不谈恋爱,因为忙,忙得要死,一天到晚地工作、加班、喝酒、抽烟、到处旅行,只要一闲下来就满世界跑,他实际上是不能够面对自己,不能够跟自己单独相处,需要有一个东西来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集中在那里。所以如果一个人要真的能做到既不看书,也不旅行,也不喝酒,也不看电影,一个人舒舒服服地坐在那儿,还不急,这是很高的修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人总是想要逃避到别的东西里边去。这些人容易陷入单身陷阱。

既然你意识到这个单身陷阱的存在了,接下来就要看怎么爬出来。首先是走出失恋的过程。有两类困难户走出失恋比较难,第一类困难户是多次恋爱未能结婚的,谈了很多次恋爱,重复了很多次悲剧的故事,每一次都刻骨铭心,最后结不了婚。这种人有一个自己固有的故事,她总是在重复自己脑海中那个固有的故事:这一任男友一开始看起来还行,最后发现和上一任差不多,又发现下一任也同样是渣男,就是故事在不断地重复。第二类是一直处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的人,可能一段关系持续了二十年、三十年,最后突然离婚。这种人也很难走出来,因为他之前有一段非常稳固的关系,结果突然之间失去了。这两种人是爬出单身陷阱的困难户。

这个作者建议,刚刚分手的时候是疗愈期,要避免纠葛。好多人刚刚结束一段感情,就想赶紧谈一个,因为太寂寞了。但这个时候赶紧谈一个造成的伤害可能会更大,因为这个时候你对上一段感情没有反思,没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讲另外一个爱情故事,所以就很容易重复之前的模式。而且你会觉得“累觉不爱”,就是上一段关系持续的时间太长了,觉得自己太累,没有爱的能力了。所以在这段疗愈期的感情纠葛,往往会造成二次伤害,不要过早地涉入感情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7:25: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然后要跟过去的恋情告别。这里讲的是悲伤的五个阶段,我们在讲领导力的时候也讲过悲伤的五个阶段。这是一个来自瑞士的专家做的研究,研究的是人被通知得了癌症以后的心态。他们观察了很多个案例之后研究出来一条曲线。就跟我们小时候丢自行车的反应是一样的,你到操场上发现自行车丢了,第一个反应叫作否认,“这不可能,肯定在别的地方”,然后到处找;第二个阶段叫愤怒,“我要报仇,我要去抓住这个偷自行车的人”;第三个阶段叫作妥协,“算了,走回去吧”;第四个阶段是沮丧,回家被揍一顿;第五个阶段是接受,“自行车丢了,就这样吧”。这个过程跟另一半说要和你离婚,跟医生通知你患了癌症是一样的,人们在接受一个巨大的打击的时候,一般都会经历这五个阶段。所以你得知道自己现在处在哪个阶段。而且这五个阶段会反复,因为事情太复杂,有时候你可能以为自己接受了,过两天又回到愤怒的阶段,都有可能。

我们有一个词叫“闹离婚”,我小时候对这件事不理解,什么叫“闹离婚”呢?离婚就离婚,怎么闹呢?我听说有朋友离婚闹了三年,三年时间里天天吵架、打架,就是因为愤怒的阶段怎么都过不去。而且我提醒大家一件事,别人离婚你们少参与。因为在对方愤怒的时候,他会迁怒到朋友身上,明明你是过来劝说的、拉架的,你劝他“别吵了”,他说“就是你搞的”,他会把愤怒投射在你身上。所以要了解清楚悲伤的这些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9#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7:26: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还要小心几种情况。一种叫沉迷,就是沉迷在过去里出不来。虽然离婚了,或者分手了,对方已经继续前行(move on)了,但是你在这边还天天看他的照片、录像,回味你们的过去,闺蜜来了就跟她哭诉,这叫沉迷。还有一种是复仇,复仇就是“我要去搞他,想办法破坏他的生活”,比如扎他车胎,砸他玻璃,这种情况经常有。还有一种叫绝望的忠诚,死死地守护着这段感情。很多人分手或者离婚以后不跟别人说,外界的人不知道,就是他觉得这事很丢脸,他觉得这是件失败的事。但实际上离婚不是一种失败,离婚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成功,婚姻并不以持续的时间长短来论输赢。所以你不需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让自己保持在这个绝望的忠诚中,如果一直这样保持绝望的忠诚的话,你的生活怎么继续呢?

然后接下来,走出悲伤的阶段以后要寻爱前行。寻爱前行的第一步是给分手一个合理的解释,人们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我最近听了一个笑话,我觉得是特别好的合理的解释,这笑话也送给大家,对你们一定有疗愈功能。有一个女孩去找一个“大师”,跟这个“大师”讲:“我很痛苦,我离不开他,我觉得我这辈子非他不嫁,我很难受,他为什么不跟我在一起?”这位“大师”只回了一句话:“他影响你财运”,然后这个女孩说:“哦,明白了。”各位,听懂了吗?哪怕是一个这么无稽的理由“他影响你财运”,也能让你坦然地放下这段感情,因为你找到原因了。但是我们过去很多人找不到原因,总去问“为什么”“我哪儿不行”“我这么优秀的人,凭什么说我不好”,我们整天做这样的反刍,不断地折磨自己。实际上你就只需要告诉自己“他影响你财运”就好,这就是给你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咱不说这么极端,就说两个人世界观不一样,两个人追求不一样,两个人对待家人的态度不一样,或者我们两个人对读书的态度不一样,这些都行。这都是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的方法,找到解释之后你的内心就好很多。

接下来,让时间冲淡一切。时间是最好的疗愈者,随着时间的拉长,很多事就慢慢过去了。怎么确认自己是否被治愈了呢?治愈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你去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在用新的理念生活。所谓的治愈,不能只是说“我没事了”“我忘了这件事了”“这个人我不认识”,这不叫治愈,这可能是自己骗自己。真正的治愈是你从这段经历中学会了一些事,然后你决定换一种理念来看待生活,这种新的理念注入我们的生活,才代表着我们真的治愈了。然后用新的理念去生活,找到自信,分散对过去的注意力,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

接下来,走出失恋以后,下一步叫作为爱做准备。为爱做准备要完成三项任务:第一步,了解过去,前面我们做了,已经做完了;第二步,清除当前的障碍,这个也做了一大半了,因为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改了;第三个,知道未来需要什么,就是搞清楚我们到底需要一段什么样的恋爱。

这里你一定要注意一件事,叫作解锁恋爱剧本。我们讲过很多关于讲故事的书,实际上人类历史上对于故事有很多种分类,其中有一种很权威的分类,把人类所有的故事分成七个类型。你在脑海中很有可能会把你的恋爱关系套上一个类型的故事,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个故事的话,它很可能就会在你身上一再重演。哪七个类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8

主题

3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702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8 17:27: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种叫战胜怪兽,像《西游记》一样,一路战胜怪兽。比如你跟这个人结婚,最大的动力来自他妈妈反对,他妈越反对,你就越想结婚,这种故事就是典型的战胜怪兽的故事。第二种叫白手起家,就是一开始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后来慢慢地一起打造出一番事业,创造一个商业帝国,这是白手起家的故事。比如你们俩从青梅竹马的时候就在一起,或者一块儿北漂,这是白手起家的故事。第三种叫追求,就是你在不断地追寻一个东西。比如《七龙珠》就是典型的追求的故事,我们想要凑齐七个龙珠,这是一种故事。第四种叫远航归来,像《奥德赛》里讲的那种。比如咱们俩这么多年没见了,然后你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光彩照人,这是远航归来的英雄故事,奥德赛式的故事。第五种和第六种分别是喜剧故事和悲剧故事。各位知道喜剧和悲剧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吗?这两种的开始都是一样的,都是这个人的生活中有一些不平衡,但喜剧是经过了这个故事之后,这个人逐渐找回了平衡,这个叫作喜剧,最后是大团圆结局;悲剧的故事是这个不平衡变得越来越不平衡,最后主角终于倒下了,这就是区别。《泰囧》就是喜剧故事,这个人一开始生活不平衡,到最后平衡了,这是喜剧故事;《李尔王》就是典型的悲剧故事,这个人一开始有怀疑、猜忌,后来这种怀疑、猜忌变得越来越厉害,最后导致所有人都死掉了,这是悲剧故事。最后一种叫作重生的故事,周星驰电影最喜欢演重生的故事,就像小虫子最后变成蝴蝶飞出来。

这些故事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呢?各位,我们的价值观怎么建立的?看故事建立的。我们看了那么多的故事,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说不定你就把自己投射在了林黛玉、扈三娘身上。你很有可能把自己投射在哪一个人物身上,你会重复他的那个故事,那个故事就在你的生活中不断地发生。这时候你要反思一下自己这几段恋情,看看自己的恋情属于哪种故事,能不能想办法把它变回一个好的故事,变到喜剧中去,让自己的感情能够获得一个好的结果。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谈恋爱,我们需要平衡我们内在的男女潜质。内在的男女潜质这个概念是卡尔·荣格提出来的,就是荣格认为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既有男性潜质,又有女性潜质,他用的词叫作男性原始意象和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是什么呢?比如坚强、纪律性、自控、坚定、理性,这是男性的原始意象的核心特质。女性的原始意象的核心是同情心、直觉、敏锐性、理解、全局观。这两组特质你说哪个好哪个坏,其实很难讲,它们是互补的。“荣格曾经说过,每个人身上都应该同时具备男性原始意象和女性原始意象。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然而许多美德都是相互矛盾的。比如,你能在保持理性的同时,还让自己直觉敏锐吗?如何才能既坚定又温柔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1-18 15:36 , Processed in 0.023221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