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达州市公安局与达州市教育局联合发布《致全市家长和同学们的反诈倡议书》,针对学生群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尤其是暑假期间兼职、游戏、社交等需求引发的诈骗风险,发出紧急倡议,呼吁全市家长与学生提高警惕。 诈骗新套路曝光 提醒学生群体谨防暑期上当 倡议书揭示了多发的学生诈骗案例,骗子以“小利”为诱饵,将学生变为犯罪工具。其中,典型骗局既包括传统的兼职、借卡、代充,也包括一些新骗局。 “兼职陷阱”以“发短信日结150元”“语音聊天赚钱”为名,实为群发诈骗信息或拨打诈骗电话; “借卡陷阱”则是以借电话卡、收验证码换取“游戏皮肤”“明星签名”为诱饵,实为注册诈骗账号、盗取资金,学生身份沦为骗子“挡箭牌”; “低价代充”宣称“100元话费50元充”,实为洗钱陷阱,资金只会进入骗子的口袋,永远不会真正到账。 暑期出现的“新骗局”也值得警惕。 如“共享屏幕盗刷术”主要以“快递退款”“送皮肤”为由,诱骗开启共享屏幕,实时盗取密码、验证码; “跨境高薪骗局”主要以“泰国直播月入3万”“缅甸代练包接送”为饵,实为偷渡陷阱,扣押证件、强迫参与犯罪,危及人身安全; “AI冒充公检法”的骗局则利用AI技术伪造通缉令、警官证,谎称“涉嫌洗钱”“父母要坐牢”,恐吓孩子偷用家长手机转账。 反诈牢记“三必须” 倡议书呼吁家长做好三件事 倡议书提醒广大家长首先要当好孩子的监护人,立即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关注当地公安机关官方账号,及时学习了解最新骗术。其次,坚持每周与孩子聊天15分钟,关心其网上交友、游戏动态,约定超过50元的支出需告知家长。此外,还要做到绝不向孩子透露银行卡/支付密码、验证码,并开设低额度独立账户,防范潜在风险。 学生方面,警方提醒牢记安全上网“三必须”:涉及钱财“必须停”,即线上要钱、要验证码等,立刻停止并告知家长或老师;软件下载“必须官”,即APP只从官方商店下载,拒点陌生链接;反诈利器“必须装”,即立即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APP自检”等功能。 万一被骗怎么办?警方总结了“冷静三步”:报警、冻结、告知。若遭遇诈骗,需立即拨打110或前往派出所,保存好聊天、转账记录及对方账号;火速联系银行、支付宝等冻结账户,挂失手机卡;告知班主任及学校,提醒身边同学、家长,防止更多人受骗。 倡议书强调,一次轻信可能损失钱财,甚至触碰法律红线,影响未来。学生需谨记“不贪心、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多核实”。
反诈倡议书全文
↓↓↓
转发周知
欢迎光临 幸福渠县 (http://bbs.schrlc.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