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标题:
生活的陷阱
[打印本页]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9-3 15:56
标题:
生活的陷阱
我们今天讲一本非常实用而且很有智慧的书,叫作《生活的陷阱》。我曾经讲过这位作者的另外一本书,叫《幸福的陷阱》。如果你听过《幸福的陷阱》的话,你就知道《生活的陷阱》应该也是一本关于ACT(接纳承诺疗法)的书。接纳承诺疗法真的可以帮到很多人。这本书的英文题目更有意思,叫作The Reality Slap,意思就是“现实的耳光”。当你在现实生活中突然遇到一记响亮的耳光,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作人生进入了至暗时刻。每一个人在人生中不可避免地都会进入至暗时刻,我们该怎么样自救,怎么样从至暗时刻中走出来,这就是这本书的主题。
这本书的作者哈里斯博士也遇到了自己的至暗时刻。40岁的时候,他当了爸爸,很开心,觉得自己有了一个孩子,能够天天看着他成长。但是慢慢地,他发现儿子1岁多了,还是不会说话,经常一个人盯着墙,一动不动。在这个孩子差5天就满2岁的时候,他们带他去医院,确诊了这个孩子是自闭症。当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的时候,那种打击和痛苦是其他人难以想象的,一遍一遍地折磨着这个父亲和母亲的想法就是“这孩子长大了以后怎么办”“等我们老了以后,没有人照顾他的时候,他如果不能够自己管理自己怎么办”“他该怎么度过幼儿园,怎么度过小学”“他能不能上大学”“他能不能养家糊口”……
痛苦像巨浪一样袭来,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只是孩子得了自闭症,没有必要把事情想得这么严重吧。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有时候我们自认为的人生至暗时刻,恐怕是比这小得多的挑战。有时候我们遇到一些比这个更小的挑战,我们都会觉得自己的人生跌入了谷底。
作者经历的这个对自闭症的接纳和疗愈的过程,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借鉴。书里提到了大家都知道的“哀伤五阶段”,我们在很多书里提过,就是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纳。他原来以为这五个步骤走完之后,自己应该就恢复正常了,但他发现痛苦会让这五个阶段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走过了一轮,又来一轮。最终他只能够使用ACT,也就是接纳承诺疗法,来帮助自己逐渐接受现实。
书里讲这个疗法一共分四步,第一步叫作善待自己,第二步叫作落下锚点,第三步叫作选择立场,第四步叫作发现宝藏。ACT这个工具为什么好用呢?就在于它给出了非常清晰、明确的步骤和方法,每一个人都可以跟着这些步骤慢慢地练习,学会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
作者说,包括痛失爱女在内的这种强大的痛苦,会让我们的头脑受到巨大的冲击(补充说明:作者的朋友经历了痛失爱女的悲剧,她3岁的女儿猝然逝于败血病)。你的头脑可能会天天跟你说很多话,会把你逼疯。这个时候,有的心理学派会教你说更积极的话,或者让你的头脑闭嘴。但事实上你会发现,你既不能做到让头脑闭嘴,也不能够用一种语言替代另外一种语言,这些方法都会让你的头脑负担过重。我们应该学会的是允许自己的头脑说话,但是头脑说的话不能阻碍我们的生活,生活还要继续,不能够被头脑中的语言绑架。
要想实现内在的满足,作者提出了“3P原则”,就是三个以P开头的单词,第一个叫当下(Presence),第二个叫意图(Purpose),第三个叫荣幸(Privilege)。当下、意图和荣幸分别对治什么问题呢?和当下联结,能够帮助你走出心理迷雾。你想想,作者作为一个父亲,遭受这样的打击,孩子得了自闭症,几乎每天心里都是混乱的,他会疑惑未来方向在哪儿,该怎么应对……有无数个问题需要解决,这种心理状态叫作心理迷雾。
意图就是你能够找到你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能够有意图地决定自己该做的事,也就是所谓的行动,这个可以对治我们认为生活毫无意义、所有的努力毫无意义的感觉。荣幸能够对治的是我们心中的一份怨恨,“凭什么是我”“为什么让我遇到这样的事”……当一个人遇到确诊重病,或者家里有人突然去世这样沉重的打击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在脑海当中想:“为什么是我呢”“凭什么这样对我,我又没有做错什么事”。但是如果你能够理解什么叫作荣幸,你就知道你此刻参与了这件事情本身对你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所以3P原则(就是当下、意图和荣幸),能够让我们发现内在的满足感。
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故事。咱们讲过很多次关于斯金纳养鸽子,用鸽子来做心理实验的故事。斯金纳后来得了严重的白血病,很痛苦,临终的时候口渴难耐,找护士要水,护士就给他端来了一小杯水,斯金纳把那一小口水含在嘴里,咽下去,说了人生的最后一句话:“哇,这太美妙了。”当他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品尝到了那一小杯水给他带来的滋润,他竟然发自内心地感慨“这太美妙了”。这一句话,这一个场景,把当下、意图和荣幸这三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这是斯金纳最后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attach]1049413[/attach]
[attach]1049414[/attach]
[attach]1049415[/attach]
[attach]1049416[/attach]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9-3 16:02
怎么能够从认知融合中解离出来呢?一共3步。第1步叫作留意融合,就是你首先得意识到这件事。我们很多人会觉得“我就是生气”“我就是烦躁”,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气、烦躁、担忧是因为认知融合,是因为自己用几个词拼凑出来的一个故事,绑架了自己所有的思绪。所以,我们要先能够意识到认知融合,才能解离。
比如此刻我只是在这儿讲书,你们坐在底下听书,这就是现在的事实,至于这本书讲得好不好,上线以后评论的人多不多,有没有很多人转发,会不会帮到很多人,跟此刻无关,我们只是讲书、听书、录制,这就是事实。所以我们得意识到认知融合,才能够减少大量不必要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恐慌。所以,第1步要先留意到融合。
解离的第2步,命名。命名是什么呢?就是当你能够讲出头脑中这个故事的名字的时候,这个故事就伤害不到你了。比如作者鼓励大家,给这些想法起名成“那个……的故事”,比如“那个自闭症会很痛苦的故事”又出现了。当你提醒自己,“那个自闭症会很痛苦的故事”又来了的时候,就解离出来了,因为你意识到了是这个故事在绑架你。比如我们很多人会遇到的“那个从小受折磨的故事”又来了,“那个一直被忽略的故事”又来了,“那个所有人都不喜欢我的故事”又来了,“那个可能会失业的故事”又来了,我们就是这样被各种各样的故事侵扰。所以在解离的过程中,要学会给这些故事命名,这是第2步。
留意到自己完全陷入事情会越来越糟的想法中,可命名为“担忧”;如果在回顾陈年冤屈或是他人对自己的苛待,可命名为“责怪”或“愤恨”;如果迷失于幻想中,可命名为“白日梦”;如果是反复琢磨眼前的难题却一无所获,可命名为“思维焖烧”或者“思维反刍”;如果是痛苦记忆再现,可命名为“回忆”。
如果你头脑不清楚,可以命名为“我又云里雾里了”,或者“故事开讲啦”“故事时间”,可以稍微调动一点儿自己的幽默感。这也是人要学习的原因,如果你知道很多心理学名词,或者你能够识别很多复杂的情感,那你就相对容易给这些故事命名,比如告诉自己“我此刻在反刍”“我这个想法只是一种投射”。如果你懂心理学,你就容易做这样的命名。最容易认知融合的人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他完全意识不到这些事情有个名字,有一个名词专门形容它。所以再一次证明学习很重要,学习才能够让你认清楚情绪一点一滴的变化。这是第2步,命名。
解离的第3步,削弱而非替代。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比如我手里这杯水,问你还有多少水,消极的人说只剩半杯水,积极的人说这里面有将近一杯水,看到这里面有水,就是积极的,看到这里面没水的部分,就是消极的。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你应该用更积极的语言、想法,来替代那些消极的语言和想法。但是作者说:“你原来会英语,后来学了法语,难道就忘记怎么说英语了吗?”今天讲法语,明天讲英语,这两种语言会不断地交替,而不是一个替代另一个。
因此,就算你不断地给自己打气“我要变得更积极”“我要有更多积极的想法”,但往往在午夜梦回的时候,那些消极的想法就又来了。所以真正有效的方式不是用一种语言去替代另外一种语言,而是让语言和你的行为脱钩。脱钩才是最重要的,是ACT的精髓。这也是接纳承诺疗法最核心的、最关键的要诀——“我知道这只是一个被命名过的故事,它不会影响到我的现实抉择”。这就是第3步,削弱而非替代。
削弱的办法有很多,《跳出头脑,融入生活》中讲过很多方法,比如想象这个想法是一辆公交车,它从你面前开过去,离开了;想象这些消极的想法在一片树叶上,随着水流流过去,漂走了;或者把这个消极的想法快速地、连续地讲很多遍以后,这些字句会失去它本来的意义,这一点是我最喜欢的。比如,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那么现在就在脑海中不断地讲“失败、失败、失败……”假如你在脑海中跟我一块儿这样讲的话,你会发现“失败”这个词突然失去了意义,失败变成了没有意义的两个音节,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这就是解离。当然,你也可以学点儿更专业的方法。比如深呼吸练习,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我们大家也可以练一下。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9-3 16:03
第一步:想象手中这本书是由所有你最难应对的情绪构成的。
比如失败、离婚、被人瞧不起、破产、疾病……各种最糟糕的东西。
第二步:读完这段时,请从边缘处拿起这本书,让它打开并且位于正中。紧紧抓住书的边缘,在你面前拿起这本打开的书,然后,拉近它与你之间的距离,几乎碰到你的鼻子——实际上它差不多已经完全挡住你的脸,模糊了你的视野,就这样坚持20秒左右,留意会有怎样的体验。
第三步:请再次想象这本书包含你所有最难应付的情绪。读完这段时,请用双手把书托起,紧抓住书的边缘,拿得越远越好。尽量往远处伸展胳膊,将胳膊肘完全伸直,保持这本书在你手臂长度的距离。这样坚持1分钟左右,留意会有怎样的体验。
会有什么体验呢?累。虽然你控制了这个情绪,让这个负面情绪远离你、不贴近你了,但你会觉得很累。胳膊一直这么伸直,让这本书不要靠近,这是控制;让书贴近,挡住自己的脸,这个是被控制。
第四步:读完这一段时,请将这本书温柔地放在你的膝盖上,让它们在那里休息20秒钟。与此同时,伸展你的胳膊,深深地呼吸,怀着孩童般的好奇扫视周围的环境,留意你看到、听到和闻到的。
你看,书还是书,坏情绪还是坏情绪,放在那儿。除此之外,我还拥有整个世界,我还有很多事可以去做。
创业以后,有时候会有很多人给你很大压力。比如我创业后就会有很多人讲“你这个事如果完蛋了,怎么办?”“如果人家不让你干了,怎么办?”“如果公司倒闭了,怎么办?”然后我就经常需要跟他们解释,这个世界上可以赚钱的事和方法多极了,那么多人都没干这件事,也照样活得很好,那为什么我们只能干这件事呢?当你能够做到扩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件事情给你的压力并没有那么大。这就是扩展的意义,也就是所谓的向后退一步的感觉。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9-3 16:04
书里有一个很好的隐喻,就是蓝环章鱼的隐喻。我讲过一本书叫《有毒》,这是小孩子们最喜欢听的一本书。世界上有一种剧毒的生物叫蓝环章鱼,小小的,身上有蓝色的环。如果被这个章鱼咬一下,就有可能会死,因为它的毒性是很大的。它在海里喜欢待在礁石的暗处,如果你不招惹它,它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你。假如你在潜水的时候,突然发现身边有蓝环章鱼,请问你会怎么做?你会去逗那只章鱼吗?你会拿手捅它吗?如果你非要去捅这只章鱼,那这只章鱼会伤害你,你可能会没命。有人说:“我看到这个情况,我赶紧就跑。”但还有一种想法是什么呢?就是“我也很难得见到这么好看的生物,为什么不看一眼再走呢?”
当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当这件糟糕的事情发生的时候,相当于一只蓝环章鱼在你周围一上一下地游动。如果你不去碰它,不去招惹它,它几乎不会伤害你。所以,如果这种你没见过的蓝环章鱼出现的时候,(在确信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我们的做法可以是观察一下再走,也不枉见它一遭。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好奇心。你说:“我对蓝环章鱼有好奇心,但我怎么会对负面情绪有好奇心呢?”这就是荣幸,就是你生而为人,又长见识了,你又见到了以前没见过的事。在网上经常有人讲“活久见”(网络用语,意思为“活的时间久了,什么事都可能见到”),“活久见”就是抱持着一种荣幸的态度,看到还有这么坏的人,就觉得“我得好好看一看,为什么他会这样做”。这时候,我们就会调动自己的好奇心。
很多负面情绪怕被看,一看就消失了。人们有回避负面情绪的倾向,当你逃避负面情绪的时候,负面情绪就特别吓人。但实际上,如果你能够留意它,甚至为你的负面情绪命名,这个情绪叫作沮丧,这个情绪叫作难过,这个情绪叫作伤心,这个情绪叫作生不如死……当你给这个情绪命名的时候,这有点像我们前面讲的叫出它的名字,它就被削弱了一样。
甚至在ACT中,还有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就是想象你那个负面情绪是什么样的,黑的还是白的?多大一块?软的还是硬的?出现在哪儿?我亲眼见过有一个人被请到讲台上去做这个练习,一开始想象负面情绪是一个黑色的大块在胸口,压得他喘不上来气,然后海斯(ACT的创始人)就说:“那你现在把它拿出来放在一边,看着它。”就是让他看着那个负面情绪(当然,这都是想象出来的),观察有什么改变,过了一会儿,颜色好像淡了一点儿,从固体慢慢地变成气体,消失了……这就是你盯着它的过程。
所以退一步,允许负面情绪存在,情绪并不是野兽,你不要试图赶走它,你越想赶走它,越不想见到它,越容易失败。“我不想有负面情绪,因为这代表着失败”,这种想法都是故事。所以,当你能够冷静地看到“这是我的害怕”“这是我的恐慌”“这是我的无助”“这是我的失落”“这是我的嫉妒”,当你能够准确地讲出自己这些负面情绪的名字的时候,这些情绪就变淡了,然后慢慢地消失掉。这就是ACT的精髓所在。所以我们要调动好奇心,向后退一步,扩展你的世界,而不要被负面情绪完全裹挟。以上三步,联结、解离和扩展,能够把我们带回当下,能够让我们很慈悲地对待自己。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9-3 16:06
这里有一个练习可以帮助你找到价值,叫甜蜜点练习。就是你可以去回忆一下,你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当你沉浸到这份回忆中时,请尽量保持开放,为出现的一切创造空间,无论是甜蜜还是伤感,无论是愉悦还是痛苦。”
留意在那份回忆中,你正在做些什么。
留意在那份回忆中,你正在如何表现。
留意在那份回忆中,你展现出了怎样的个人特质。
留意在那份回忆中,你和正在做的事情之间的关系具有怎样的特征:是彼此联结还是缺乏联结;是投入其中,还是心不在焉。
留意在那份回忆中,你如何待人待己,如何对待周围的世界。
接下来,请至少花几分钟思考以下问题:
这份回忆揭示出你希望体现的个人特质是什么?
关于你理想的行为方式,这份回忆给了你哪些启发?
你会发现,你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基本上都是跟某些人、某些事产生了联结,你投入其中,并且不计回报地奉献,这样的时刻才是我们人生的高光时刻。如果你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理解3C,3C是找到意图的关键,3C是什么呢?就是联结(Connection)、关心(Caring)和贡献(Contribution),这是爱的三大支柱。
你说:“我很爱我的儿子,但我和他之间没有联结。”当父母跟孩子之间没有联结的时候,孩子不可能感受到爱,因为他们之间根本就没有情感。如果你说:“我跟他有联结,但是我不关心他。”这样也不会有爱。有联结,或者是关心,但从来不做任何贡献,只有口头上的关心,这样的话不会有爱。所以,联结、关心和贡献这三者缺一不可。
作者是怎么用这个方法来帮助自己走出对于自闭症的恐惧的呢?这个非常值得跟大家分享。一般遇到这件事会很烦,所以要深呼吸,落下锚点。他说,在落下锚点之后——咱们一般人遇到问题有4个选项,第1个选项叫“离开有问题的环境”,就是跑了、逃避;第2个选项叫“留下,改变能改变的”;第3个选项叫“留下,接纳不能改变的,遵从价值而生活”;第4个选项叫“留下,放弃努力,破罐破摔”——当他放下锚点以后,他说:“就剩下第2个和第3个选项了:改变能够改变的,接纳无法改变的,并遵循价值而生活。我正是这么做的,我选择的生活价值是爱心、耐心、恒心、勇气和慈悲。在这些价值的引导下,我着手改变能够改变的,竭力弥合这个裂隙。”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9-3 16:07
很多人遭受生活的耳光以后,就会陷入怨恨的陷阱里去。怨恨是什么呢?怨恨就是“自己服毒药,企图毒死敌人”。所以当你在怨恨当中没法走出来的时候,你要想到一个词叫forgive,就是原谅。forgive这个词的词源,一个是give(给予),一个是before(之前)。我们能够允许自己回到这件事情发生以前的生活中去,这就是forgive。我们不能被这件糟糕的事情绑架。
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我遇到的这件事有多糟糕。”作者说:“假如别人真做了‘很糟糕的事’怎么办?我们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回应方式,这取决于情境的特点和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可以选择果断采取行动,比如将对方送上法庭,进行控诉,或者彻底绝交,以确保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也可以选择学习一些新的技能,让自己准备充足,未来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更好应对,比如学习自我保护的课程,学习建立自信和有效沟通的技巧,等等,或是参加‘如何与难相处的人打交道’相关的课程;还可以选择放下往事,重点关注如何重建此刻的生活。总之,宽恕包含三部曲:善待自己,落下锚点,选择立场。美妙之处就在于……宽恕永远不会太迟。”
作者还讲到了他和他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个从来不主动表达情感的人,甚至他很多次在他父亲的病床前,想跟他的父亲讲“爸爸我很爱你”这样的话,他的爸爸都把头扭开说“不要跟我说这些”。因为这个老头儿就是不愿意表达情感,直到他爸爸去世前的那一刻,突然之间跟他讲“我也很爱你,儿子”。就这一句话,这个老人家到临终的最后一刻,才终于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但是同样给作者带来了无尽的安慰,让他和他的父亲彻底和解。所以原谅和接纳这两件事,什么时候发生,永远都不晚。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9-3 16:08
这本书的最后一个版块,讲如何发现宝藏。我们从这些糟糕的经历中发现宝藏,也是一份荣幸(Privilege)。我们前面讲过,意图加当下就等于荣幸。当我们能够怀着一种有价值的意图,生活在当下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感受到生而为人遭遇到这样复杂的事情,所产生的一种荣幸。所以作者说要让灯光照向整个舞台,不是忽视苦难,不是假装没有苦难,而是不要把聚光灯只照在这个苦难上,要让灯光散开,让整个舞台变亮。你会发现世界还很大,还有很多别的事可以做,不要只聚焦在这一件事上。人们特别容易忽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的美好的东西。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说你们都在看这本书,那么现在请花5分钟的时间想象一下,如果你失去视力是什么感觉。那如果失去听力呢?如果我们的手没有那么灵活呢?如果你的手受了伤,就算在手指尖缠一个胶布,你都会发现有很多不便之处。假如你没有手呢?还有些更重要的事,比如呼吸呢?当你能够把每一口气畅快地吸进来、呼出去的时候,这难道不值得欣慰吗,难道不值得感恩吗?我前段时间去看望我们家的一个长辈,去到ICU,你就会发现那里所有人为了能够呼吸,身上戴了那么多器械。而当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的时候,当我们还很年轻的时候,我们丝毫不感谢我们能够呼吸。
作者倡导说下一次喝水的时候,下一次散步的时候,下一次吃东西的时候,把觉知带进去,让自己感受到当下和意图,你就能够感受到自己在此时此刻的荣幸。就像现在,我还能坐在这个地方给大家讲书,这是我的荣幸。很有可能再过10年、20年、30年,我的声音也不行了,体力也不够了,可能就没法这样讲书了。所以要享受这一刻,这就是意图加当下等于荣幸的含义。
作者说:“我们都有一种将生活视为理所当然的倾向,无视现实裂隙之余的一切美好。但不是非得这样,无须等到临终一刻才能感恩饮水之乐,无须等到腿脚不灵才能感恩行走之能,无须等到失明失聪时才能珍惜视力和听力的天赋。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对此时此刻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
有很多不懂的人会说凡是这种号召我们珍惜当下的都是心灵鸡汤,那是因为这些人对生活实在是一无所知。学会珍惜当下是真正的修炼,当你真的能够感受到每时每刻的美好,你的生活将比赚了很多钱的人要幸福得多——很多人赚了很多钱也不幸福。所以,不能够被生活给我们的耳光和裂隙控制。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9-3 16:08
作者最后一章说要将痛苦酿成诗篇。怎么将痛苦酿成诗篇呢?有三个问题可以帮助你学会这件事:
我如何才能从这份体验中学习和成长?
我能够从中发展出何种个人特质?
我能够从中学习和提高哪些实践技能?
生活给我们的所有考验,一定可以让我们找到某种意图,它会让我们变得更好。这个时候再讲尼采那句话,就会觉得分外有力:“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这就是整个篇章的论证,我们读完就能够理解,我们最终可以将痛苦酿成诗篇。
作者说他以前很瞧不起一句话,现在他终于明白这句话的重要性,就是“当学生准备好时,老师自会出现”。他曾经也觉得这句话就是心灵鸡汤。在讲了这么多书以后,我经常会有一种无力感,就是我觉得这个道理很有用,但是对别人来讲一文不值。为什么一文不值呢?因为他根本没有做好学习一个东西的准备,这时候他只会把这个东西视为无物,甚至视为很糟糕的东西。当你在生活的困境中,在生活的底谷中,终于做好了准备,认为自己应该改变的时候,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在教你变得更好,书籍、课程、周围的人和事,都在帮助你变得更好。
在这本书的结尾,作者说,“忍受痛苦很艰难,接纳痛苦难上加难,而感恩痛苦则是难中至难。不过,这依然可行。我们越是能反思情绪带来的特殊利益,就越是能用各种方式关心和感受情绪,也就越能对所有情绪心生感恩。……有爱就有痛,在意就会失落,美好伴随烦恼。但是,我们不妨反过来看:想想如果没有它们,生活将是什么样子。”
“到底什么会令我们获得持久的满足感?人类生命力的核心是什么?‘爱’的本质又是什么?答案是:关心、联结和贡献,怀着个人意图在此时此刻生活。有什么会比这更令人荣幸?因此,我鼓励你充分享有这种荣幸:活在当下,落实意图。同时,也请接纳现实:承认自己常常忘记这么做。美妙之处就在于,每当我们想起时,就重新拥有了选择权。善待自己,落下锚点,选择立场,你将会在那个时空里发现宝藏:我们能够持续感到心满意足,即便今生始终伤痕累累。
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大家走出人生的每一个至暗时刻。谢谢,我们下本书再见!
作者:
马姐姐的邹哥哥
时间:
2024-9-5 20:37
加油
作者:
马姐姐的邹哥哥
时间:
2024-9-5 20:37
了解
作者:
马姐姐的邹哥哥
时间:
2024-9-5 20:37
作者:
马姐姐的邹哥哥
时间:
2024-9-5 20:37
路过
作者:
夜雨微澜
时间:
2024-9-23 10:40
路过
作者:
夜雨微澜
时间:
2024-9-23 10:40
学习
作者:
夜雨微澜
时间:
2024-9-23 10:40
可以
作者:
浅秋
时间:
2024-9-25 10:30
路过
作者:
浅秋
时间:
2024-9-25 10:30
欢迎光临 幸福渠县 (http://bbs.schrlc.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