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县

标题: 你好,小孩 [打印本页]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11
标题: 你好,小孩
我先说说我读这本书的感受,我觉得你给我国的家庭jiaoyu描绘了一个同心圆。就是要对孩子友好,然后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妈妈、怎么做一个友好的爸爸、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家庭、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学校,最后是怎么创建一个友好的社会。
[attach]1044774[/attach]
[attach]1044775[/attach]
[attach]1044776[/attach]
[attach]1044777[/attach]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12
它特别需要你用两个视角来看待养育这件事,一个是你要真正去观察和体谅孩子在每个不同的成长阶段的特点、心理、心智模式;另一个角度也特别重要,就是你能不能观察自己。你的成长历程带给你的思维习惯、某些心理暗示,都会作用在每一个你跟孩子相处的瞬间当中。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13
有一个我国家庭模式的公式叫“缺位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失控的孩子”,我觉得细想起来还真是有道理的。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15
那如果这个机构是鼓励他这样做的,然后整个社会系统都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去考虑到孩子、释放对孩子的善意。那孩子就会接收到非常多的善意,他会反射出去的。这两件事情让我觉得:时代是在进步当中的,孩子应该得到更好的对待,因为他们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承载。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17
我们看到的是:老师的压力就特别大,老师不但要被校长评估,还要被孩子打分,然后把巨大的压力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如果做不到,再去找家长。甚至有的老师在家长群里吼家长,就导致前一段时间有那个家长愤然退群的事件。然后家长呢,处理不好这种复杂情绪,又把它给到孩子身上。然后你发现孩子的状态就越来越焦虑,越来越痛苦。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18
当我们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影响老师或学校的时候,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我觉得爸爸妈妈应该有一个意识:我们应该是外界压力的一个过滤器,而不是压力的放大器。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19
如果他得到的都是压力、困难,或者是绝望——比方说,那天有一个心理医生就在朋友圈分享一个东西,他说有个孩子说:我的爸爸妈妈替我活了我的人生,我就不用活了。但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一直被善待着、被爱包裹着、被信任,可以自己做主,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好玩的事我没有经历了,是吧?“我要做我自己,成为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他不会轻易放弃的。这是父母可以努力的方向。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19
还有那些放弃自己生活的人,并不是说因为打他打得多了,他就更爱自己了。打他打得多他也恨自己。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当你打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会不爱你,但他会不爱自己。他就会变得更加脆弱,或者更加暴力。但是很多家长不能够理解这一点,他就觉得只要对他严一点,就会更好,所以善意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东西。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20
李小萌:像我书里也写了,同济大学的赵旭东老师,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的大咖,他说他观察到这两年到他这儿来咨询的自残的青少年是非常大幅度地在增加。我说什么意思?他说自残就是不以自杀为目的的自我伤害,有一个女孩夏天来了,穿个长袖子,一撸起来几十道上百道的伤疤,有的愈合了,有的还结着痂。我说那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呢?他说孩子要提醒自己还活着,痛感让人清醒,因为她在学校是课业、压力、规矩……



樊登:她是麻木的。



李小萌:对。回到家还是这一套氛围,她没有出口。不像过去,大家还可以在院里疯跑啊,同伴之间可以去互相倾诉,隔壁家小二挨打了,我也挨打了,可能大家都差不多,他有个共情的人。现在全部都在死胡同里面,那孩子就需要清醒。然后赵老师就说:我拜托各位家长了,请你们做好孩子的“服务员”就可以了。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21
樊登:你说到这个,你的书里有一段我很有感触,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大家现在都很关心留守儿童,一说到留守儿童呢,很多人的态度就是:真可怜哪!真不容易啊!要多帮他们。但是实际上这可能是我们非得给人贴一个可怜的标签。



我上次在深圳遇到一个企业家,他搞教育行业的。我说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因为咱们习惯了,你搞教育行业的,又是这么有名的企业家,我就很自然地问他哪个学校毕业的。他愣了一下说:樊老师我四年级毕业。上到四年级就毕业了,然后搞教育搞这么大,我说那你这个挺传奇。他说我其实是个留守儿童,我爸妈出去打工了,我就一直在农村长大。后来他告诉我说深圳有一个留守儿童企业家俱乐部,就是有一大批企业家,全是作为留守儿童长大的。这让我很吃惊,他打破了我对留守儿童的认知。



后来我回来琢磨一下,觉得有道理。你身边没有父母,和你身边有一个天天揍你的、吼你的父母比起来,说不定没有的这个还好点。它更轻松、更自如,爷爷奶奶没劲儿打他,他们可以在田野里边疯跑,他的天性是得到释放的。我们讲这话不是说留守儿童就好啊,而是说,有的父母做得很糟糕,会起到极其负面的作用,比不在孩子身边还糟糕。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22
这里补充一下之前讲的留守儿童的话题,我当时也是因为采访跑到山区去,我就看墙上贴的那些作文,得高分的都是恨不得有眼泪印的,都是“爸爸妈妈你回来吧,我不要钱,我只要你陪我”。就是当一开始人们没有注意留守儿童的时候,这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突然有一天被重视了,成为了一个大问题以后,孩子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我是可怜的留守儿童。



然后在一群围观的小孩里边,我就看到了一个孩子眼睛是亮的。我就对他很感兴趣,就凑过去跟他聊天。我说:你爸爸妈妈也在外面打工?他说也在。我说你写的作文也是这种?他说不。我说为什么呢?他说我知道我爸爸妈妈在干什么。我说这什么意思?他说每一个假期,他爸爸妈妈都把他从老家接到上海,他们工作的地方,用休息日带他去看上海什么样,参观上海的博物馆、一起拍照。



后来我就去他的家,那个枕头底下压着一个相册,翻得有点烂的、松散的,就是他跟他爸爸妈妈在东方明珠等景点的各种合影。他说我想他们了就看看这个。我说那你想让他们辞掉工作回来陪你吗?他说不,我爸爸说了,我们各自努力,他们负责挣钱,我负责好好学习。



樊登:真好。



李小萌:他心里没有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所谓的陪伴和养育,不是说分分钟揪在身边,而是心理上觉得他重视我、他爱我。



樊登:孩子要的是爱。



李小萌:对。他说我妈打电话,一般都是让我说。我说他妈妈好会当妈妈,有很多妈妈是有天赋的,就是她不用读这些书,不用看我们这些,她那个爱、那种对孩子的体察,就在那儿,她就能做到很多正确动作。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24
樊登:孩子会逐渐地长成你嘴里描述的那个样子。



李小萌:很多孩子的缺点或者问题,本来都是一个无意间的行为,被我们捕捉到之后,反复强化,就成了他身上的一个真正的特点了。父母的这种自我觉醒,或者意识,还是挺重要的。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25
后来我觉得,妈妈是妈妈,但妈妈不能要求自己是个神,还得是一个正常的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我会说:你把我刚打扫的地方弄得这么乱,我觉得很难受,我觉得我浪费了好多时间。

樊登:用“我”来开头,情绪就好很多。



李小萌:对,把“我的难受”说出来。比如她有一段时间说不想去上学,我各种劝呀。突然有一天我说:每次你说不想上学的时候,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她说:为什么?我说:因为我既希望你应该去上学,也希望你开开心心地去。她说:哦,妈妈是这么想的。就是我发现,你跟她沟通了好久,只有这一次直白地告诉她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她才理解你为什么会因为她不上学而焦虑。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26
樊登:对,所以做一个善意的妈妈,最难的就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写作业的时候。这书里提到这一点了,孩子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的,这一点有什么办法没有?

李小萌:我不陪写作业,也不是不陪,但是我不会盯着她这道题怎么做、那个怎么办。我会在她旁边待着,也找一件自己的事,比如写这个书。



樊登:各干各的。



李小萌:但这个时间我们都是安静的,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她练琴的时候,我也不陪练,她碰到新的曲子,有难点攻克不了的时候,她就会“噔噔噔”跑过来说:妈妈,太难了!我说:来,安慰,抱着。像抱小宝宝一样抱两下。好了吗?好了。自己回去接着练。我只负责情绪。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27
我觉得这个事情不仅是书上写的,生活中我也看得到。我认识一个月嫂,她就是初中毕业吧,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年纪也不小了。我说你原来多早出来打工的?她说我孩子十八岁考完大学才出来的。我说那你们家还挺有钱的。她说不,就我老公一个人打工,我在家一边种地,一边陪孩子,银行账户上少的时候就几十块钱。她说钱哪有挣得完的,孩子转眼就长大了。我说那你怎么陪呢?她说我就让他开心。他高考的时候,有一天她从地里回去,看见她儿子把腿绑在桌子腿上,她一看就急了,说儿子你干吗呢!一边说一边给他解。



樊登:头悬梁,锥刺股。



李小萌:她儿子说:我老想站起来,没法专注在复习上,就把自己绑上。他妈说:儿子你傻呀,考上就上,考不上咱家有地,不想种地出去打工,还可以复读,不要这么难为自己。你最近喜欢班上哪个同学?妈帮你追去。儿子说:妈,你能不能长大一点,成熟一点?她就不断地把这样的情绪给到孩子。



樊登:逗孩子开心。



李小萌:然后她孩子洗澡的时候喜欢唱歌,跑调得一塌糊涂。她就跟周围的邻居说,谁也不许说我儿子唱歌跑调,他在发泄他的情绪,他在疏解压力呢。



后来我们正聊着,在农村小院里,那儿子就进来了。他是已经从深圳大学毕业,在一个高校里当老师了。那个男孩见到我,毕竟我也算是一个“大主持人”,但他没有任何的过度紧张,或者说过度谦卑,也没有任何的距离感,非常落落大方的:李老师您来了,您坐,您要喝水吗?我妈妈就是这样……就特别特别成熟的一个男孩。你再看他妈妈,就是笑笑地看着他,两个人十八年就这么走过来的。然后妈妈一看,孩子上大学了,成人了,也找一份自己的工作,做月嫂做得特别优秀。没有那么纠结、那么累。



樊登:善意并不需要高学历。



李小萌:不需要。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27
樊登:不需要你真的报很多班去学这个东西,就是首先能让自己放松。那为什么很多家长做不到不陪孩子写作业?恨不得就是大吼大叫的,一个题做错了就先急了。



李小萌:当我碰到有些比较让你焦虑的细节的时候,我常常会“放在漫长的人生长河里面回看此刻这个瞬间”。比如到你孩子四十岁或五十岁的时候,你再看他这一个学期的考试成绩,一次作业的完成度,它还是个事吗?回望我们自己的人生中,那一次次的考试或者是其他什么事,它和我的人生的发展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樊登:我觉得你书里有一个特别有建设性的观点,就是“妈妈们要学会做60分妈妈”。千万别去做90分妈妈,或者100分妈妈。60分万岁!为什么60分反倒更好呢?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28
他说:一个妈妈,如果她小的时候被自己母亲爱过,然后有一个开放的心灵去看待新的生命,有一个相对还支持她的老公,不用学育儿,就可以成为孩子的好妈妈。你要相信你是最适合你孩子的那个妈妈,你有权利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养育你的孩子。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30
其实做60分妈妈,也就像你说的——区别开社会对孩子的评价和对我的评价。我们说一个爸爸,还说钱文忠,钱文忠说你知道我孩子考试不及格,尤其数学,那是常事,我都不去参加家长会。我说你不焦虑吗?他说因为我数学就特差,我为什么要要求我孩子数学好呢?他说数学差不代表他就做不成事。通过自己的经历,然后反射到孩子身上,而没有自恋到说:我要你是什么,你就得是什么;我提出的要求,你就得做到。我觉得这是父母的自恋带来的妄想,会让孩子很受苦。



樊登:所以所谓的90分也好,100分也好,是父母对于自己没有满足过的那种虚荣心的要求,然后希望孩子能够挣回来这个东西。



李小萌:对,我少做一点,孩子就多一点空间。如果我天天、分分钟都希望他按照我的意识去做的话,他完全没有了自主的空间,那生活对他还有什么意思呢?就像刚才我们说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做自己,日子对他没有价值。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31
这辆车是孩子自己的,他要坐在这儿掌握方向盘,你在旁边可以提醒他说,前面有急弯了,或者有个坑,他能绕过去。你别说你一边去,我来开。那这辆车对他就没有意义了。



樊登:而且还要做一个不太唠叨的副驾驶,副驾驶如果太唠叨了,人也受不了。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32
李小萌:对,就像我说的,通常情况下爸爸都是“一个缺位的爸爸”,或者说“丧偶式育儿”,这都成了现在的流行语了。我在一些地方跟朋友聊天,我说“丧偶式育儿”这个说法会不会帮助你们更好地合作?她说不,更撕裂了。妈妈们多了一个武器去攻击父亲,而父亲们还是那样。很多妈妈希望爸爸能够像妈妈一样,去陪伴孩子、跟孩子耳鬓厮磨、喂奶、换尿布……但你说这个现实吗?也不是特别现实。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33
李小萌:他觉得他爸对他再怎么样,他都够了。父亲角色应该是,当孩子碰到困难不断往后退时,“咣”有一堵墙能把他挺住,这是父亲该有的一个角色,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很多爸爸应该在孩子的关键时刻,有困难的时候发挥价值,孩子就会觉得我有一个还可以的爸爸。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34
樊登:我觉得关键的一点可能还是要爱,就是要发自内心地爱,而不是挑剔,这个东西要界定清楚。就是有的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上已经不是爱,表现出来的都是挑剔,他觉得挑剔是表达爱的方法。



李小萌:教育是什么呢?教育是以爱为目的的。如果有人说惩罚也是爱,不,惩罚的目的就是惩罚,这是我的观点。

我书里也有一个例子,是我的一个师长,他在大学四年级毕业之后,从老家已经考上北大,知道考上了。于是这个暑假他就耍了个小聪明,没有买月票,就用同学的月票坐了几次公交车。后来他爸爸就知道了,知道以后也没说话,等送他到火车站去北京上学的那天,正好那个车的终点站就是火车站,他爸爸就一直坐到终点站,等所有的乘客都下完了以后,拿出两块钱给服务员说:这补我儿子的月票钱。下车以后,他爸就说了一句:儿子,做人诚实。他是在他爸爸的葬礼上,回顾他爸爸的时候讲的这件事。他说,就这一句话,就是我一辈子的做人的原则。



你看这里边有惩罚吗?有当众表示自己人格高尚的那种“小九九”吗?都没有。就是很恳切地用自己很少的语言、但是一个很有效的行动给了孩子一次有效的教育,这就是以爱为目的的教育,而不是以表现自己、以惩罚为目的的做法。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35
樊登:钱穆先生写的那本书,叫《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书里讲到:有一天晚上,他在亲友面前表现得特别活跃,当时他爸爸也没说什么。晚上两个人回家,走过一座桥的时候,他爸爸就突然问他说,这个“乔”字加个“马”,是什么字?然后钱穆先生说,骄。然后他爸就没说话。他就立刻知道:这在提醒我呢,今天晚上表现得骄傲了。多高级。这爸爸喜怒根本不用形于色就能教育好孩子。他不需要焦虑,不需要大骂一顿——像贾政对贾宝玉那样,贾政对贾宝玉的那种方法是一个典型的糟糕的表现。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36
樊登:我看您这书里写的对于父亲来讲很重要的两件事,第一个是要爱孩子,第二个是要做楷模,自己的生活要活得好,对吧?就是你最起码得是点什么,未必一定是个成功人士,但是你一定对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人生是有追求的。这个对于很多孩子来讲就已经是很好的教育了。

李小萌:对,不是说你一定要成功,一定要社会资源特别丰富,可能有一件生活中的事你特别懂,都行。比方说特别会做菜,一说到红烧鱼,没有人比我爸炖得更好吃了;我爸最懂怎么养君子兰了;我爸特别会弄……知道与狗相关的所有知识……

你有一个自己人生中真正喜欢的事情,也会让孩子觉得很自豪。而不是一说起爸爸,“他没有什么可说的。”当你还是一个对世界没有自己的看法的人,没有任何自己的贡献的人,你如何希望孩子听你给他的人生建议呢?对吧?你做的事都没成过,孩子为什么就要听你的呢?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38
接下来是家庭。现在很多家里基本上都有老人在,我看你这里有一章特别有意思:祖辈们,请把家庭的主场让给小两口。



李小萌:对,这时候会得罪很多长辈。



樊登:是有感而发吗?



李小萌:对,是的。我觉得很多家庭矛盾的发生,在于该到侧幕条去的人还在聚光灯下。而且因为孩子们都是在父母覆盖的情况下长大的,虽然自己也当了父母,他还是孩子心态,这时候家里就一锅粥了。



樊登:全是小孩。



李小萌:全是小孩。然后家里这个小孩就不知道听谁的,他也不知道他是谁的小孩。我也是参加北京台的一个节目才意识到这个的。我去旁观,后来就让我发言。这个节目叫《一个重男轻女的爷爷》,一个小女孩上来,主持人问:你今天来有什么需求呀?那小女孩说我要换爷爷。我说怎么换爷爷呀?后来就聊到爷爷打过她,她很受伤害,说起来就哭了。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39
李小萌:对,所以如果要让这个小家庭、原子家庭真的良性地往前走,确实需要长辈们有一个心态:我是来临时帮忙的,我是来救急的,我是过客。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40
李小萌:我们在讲育儿的时候,你一说爱,就是溺爱;你一说管,就是专制。有没有中间?其实最重要的、最难的、也最正确的就是中间,就是一个平衡:有爱、有规则,在爱的基础上,建立规则。



樊登:表达规则的方式可以是温柔的,温柔但是有边界,这个很重要。



李小萌:萨提亚也提出来说,家呢,最好不要定家规,而是叫“行动指南”,就柔性了。家规说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咱家家规就是这样,它不讲理啊。她说你可以有一些排除,比如当孩子觉得自己被侮辱了、被贬低了,或者说委屈了,是可以顶嘴的,是可以反驳的。你要有一个空间,家里的很多事情做起来,应该有一个柔性的规则。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41
李小萌:我觉得我还是讲一个故事。它也是发生在生活中的、让你觉得跟童话故事一样。是于丹老师讲给我的:一个男孩从一年级开始,在座位上根本就坐不住。更别说写作业,更别说那些所有的要求。如果要按一般学校肯定贴上标签——多动症啊,不断地请家长啊,罚站啊,对吧?但他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个老师,是真的能够被称作“教育者”的老师。



这老师从一到四年级就哄着这孩子,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教授”。这孩子能够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老师正讲着课呢,他站起来抬屁股就出去。然后老师就说,哎,“教授”你等一下,你干吗去呀?“教授”说,你讲课太难听了,出去了。然后老师就说,同学们,你们看,咱们“教授”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孩子,他没有找理由,他就说老师讲得不好,很诚实。“教授”你讲五分钟。“教授”就讲了五分钟。就这么对付着,到五年级这孩子在语文、数学方面就成了学霸。不是说他一定最后成了学霸这个故事才是完美的,就是老师知道孩子是在发展的,有的快,有的慢,有的是在这个时候发力,有的是在未来发力。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42
教育者不是警察,不是法官,他永远相信这个生命是在完善的过程中的。我只是在他的这个阶段要助他一臂之力,送他到下一个台阶,一点一点地往前走。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维持秩序的警察,就完了。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42
有一个关于陶行知先生的经典故事:他在操场上看到了一个小孩打架,他说你去我办公室。小孩先去的,陶行知后来的,一坐下陶行知就打开抽屉——这块糖奖励你,按时来到我这儿,比我来得还早,说明你尊重我;第二块糖,我叫你停下,你就没再打架了,你听了我的劝;第三块糖,我了解了你打架是为了帮别人出气,仗义。这孩子就慌了,说您打我得了,我是错了。第四块糖,知错就改,你可以走了。这个故事说明:教育可以有非常善意的面孔,去塑造好的灵魂、好的孩子;惩罚是恶意的,体现自己权力的,绝不会是正好、正确的教育。



樊登:我经常会把陶行知的这个案例用在领导力的课堂上,去讲怎么塑造他人的行为。塑造他人行为最有效的时间是在他做对的事的时候;在一个人做错事的时候,是拉近距离最好的机会。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44
所以潜意识当中,父母越是强调让他改的那个东西,他越是不会改。

李小萌:所以养育真的不是一时的事,它是一生的事。我觉得我成为一个妈妈以后自己获得的成长和疗愈,可能还大于我女儿获得的成长。因为我是在一个比较严格的父亲的养育下长大的女孩,我养了孩子以后才发现,我在内心对自己说的那些话都是蛮苛刻和严酷的。如果问全世界谁对我最严格、最苛刻,就是我自己。我对自己经常是否定的、批判的态度,如果事没做好,就有“哎呀过不去”那种感觉。然后因为我开始包容一个小生命,体谅一个小生命成长的不易等等,我就突然发现我对自己比以前好了,敢于爱自己,敢于鼓励自己,什么事做差了——差就差吧,下回好点就行了。



樊登:所以这个善意是双向的,你给别人善意,你自己也能够感受到善意;然后你骂对方一句,你自己也会觉得心颤。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45
李小萌:没错,就是双刃剑嘛。我有一次去骑行了大概十几天,灰头土脸的,体力极度透支。然后当地会给这些骑行的人一个接风的仪式感,当那个歌声和音乐起来的时候,我就摸着自己的胳膊说:这一路走来你也不容易——眼泪“哗”就下来了,我觉得那个体验很神奇。



在我之前四十多年的人生中,我觉得我都是在期待外界给我什么,我的稳定感、安全感、给我的肯定,都希望外界给我,从机构到父母,到生命中的男人。在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对自己的安慰才是最有质量的。我看见我自己了,我抚慰了我自己。但我这个能力从哪儿来的呢?是我成为妈妈、养育小孩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我不仅看见了我的采访对象,看见我身边的人,我还终于看见我自己了,如果你浪费了这样的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只是单向地去说孩子这个事、那个事,其实蛮可惜的。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46
李小萌:我书里面还专门提到在学校教育里要慎用竞争机制。咱们几乎从幼儿园就开始给小孩排队、比较。父母会比较——邻居家的谁谁谁,是吧?有了二胎以后——你看老大怎么样……



樊登:我们老师最常说的话是:一分!你以为只有一分,这里边几万人!对吧?就差一分。



李小萌:如果我所有的难受都是因为别人的好,这就麻烦了。从心理学上讲,所有的这种比较和竞争,尤其对小孩来讲都是伤害。我女儿最近特别讨厌上游泳课,然后他们老师就说:你们可能给她评价太多了,她太想要做好了,她跟别人一比她游得慢,就不想上了。要跟自己比。我说这书上的话能从老师嘴里说出来,我很感恩。要跟自己比,比自己好一点,就该给自己鼓掌。



樊登:那天我跟某个专家聊天,他就讲:我们在学校里培养了孩子太多的竞争能力,但是实际上在社会当中,真正能够让你养家糊口的是合作能力。没有哪个人说我把所有人全打败了,所以我成功了,不是。是你跟更多的人合作了,所以你成功了。但是我们很多学霸、很多孩子,养成的习惯就是单兵作战:我看什么参考书,不让你知道;这题我会做,我不跟你讲,对吧?最后的结果是你确实异军突起,分数很高,但考试只是一个模拟环境。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47
李小萌:我也是,我们家当时有一个阿姨,蛮有教育理念,就给我女儿弄个表,贴小红花。我就给撕了,我说我们不用这样,她是为她自己做事情,不是为了别人的评价在做事情。评价这件事就要特别谨慎,我们太容易评价了。



而且家里如果变成了一个道德高尚的殿堂,孩子就会有离家的冲动,就想早点跑。你看我们大人,可以有各种的小心思,可以有各种懒惰,或者道德上也有各种对自己的放纵了。可是当你教育孩子的时候,你希望他像一个圣人一样的,一张白纸一样,没有任何污点。稍微有一点点你就给他特别强的那种否定或者评价,这也不公平。
作者: mengyuan    时间: 2024-3-31 07:50
樊登:这个书的名字叫《你好,小孩》,我是觉得起得有点不太像畅销书的意思,因为不知道什么意思,我建议的是叫《善意养育》。



李小萌:还是用在封面上了。



樊登:其实我觉得“善意养育”更是一个需要我们去倡导的概念。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到:善意对于一个孩子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而且我们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善意养育的参与者,因为为孩子的未来做一些努力,就是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希望。



李小萌:我觉得你给的“善意养育”这四个字特别提纲挈领。当时我们定下《你好,小孩》,是有这样的考虑:第一个,我做了《你好爸爸》《你好妈妈》这样的节目,到《你好,小孩》好像很顺;再有一个,《你好,小孩》其实它是一个有着一定界xian感的、更把对方当成一个完整个体在说话的状态。包括我们这个照片,我女儿的座位是比我高一点的,我觉得这个语义就是在说我们要稍微地平视、或者哪怕仰视孩子,来善意地对待他们。而且上这个封面也特别逗,我跟我女儿交流过。我还是想得比较多的妈妈,我就想一个孩子……

樊登:要不要露出?



李小萌:要不要把她的照片用在这个书的封面上。一开始其实我是建议用我自己的照片的。但是因为编辑们都非常喜欢现在这张,觉得她笑得特别温柔。我就问我女儿:你说这个封面是用妈妈一个人的照片,还是用咱们俩的?她说用咱们俩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的书叫《你好,小孩》,不是《你好,李小萌》啊。然后我说:那《你好,小孩》的“小孩”是你吗?她说不是我,是好多好多小孩。我说那为什么是你在这儿呢?她说反正你要找一个小孩。



樊登:我长得又挺好看。



李小萌:反正你要找个小孩。我说那就是说找你比较方便?她说对。我就想,我还是低估了我的小孩对事情的理解,我还是过度地担忧了她会不会因为在封面上pengzhang了?或者有了压力?她看得很明白,她代表了一个意象。



樊登:人家很淡定。



李小萌:她很淡定。幸亏我没有直接告诉她我的意图,我只是用提问的方式。我发现用提问的方式渗透你的想法是特别好的。你不断地问,小孩就不断地思考,她就有了她的答案。
作者: 马姐姐的邹哥哥    时间: 2024-3-31 22:26

作者: 马姐姐的邹哥哥    时间: 2024-3-31 22:26

作者: 浅秋    时间: 2024-4-6 07:53
路过
作者: 浅秋    时间: 2024-4-6 07:53

作者: 浅秋    时间: 2024-4-6 07:53

作者: 浅秋    时间: 2024-4-6 07:53

作者: 夜雨微澜    时间: 2024-4-8 09:43
路过
作者: 夜雨微澜    时间: 2024-4-8 09:43
学习
作者: 夜雨微澜    时间: 2024-4-8 09:43





欢迎光临 幸福渠县 (http://bbs.schrlc.cn/) Powered by Discuz! X3.3